“消费陷阱”。
甜味剂虽然是“减糖不减甜”,但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一瓶标注为无糖的气泡水,为何能做到这么甜?所谓代糖产品一般是指一些能够甜味,又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因此代糖的摄入虽然了甜味,但是并不引起人体发胖及血糖的变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批准安全食用的系列食品添加剂,而这其中,天然的甜味剂和糖醇类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甜叶菊等甜味剂替代了传统饮料中的糖,给人以健康的错觉。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米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分和正常摄入糖分的人相比体重并没有显著变化。
事实上,‘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倘若一瓶500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
甜味剂确实为有减糖需求的群体了“减糖不减甜”的多样化选择。
但如果指望甜味剂减肥,而不去有意识改变本已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觉得“喝无糖饮料不怕胖”,反而放飞自我暴饮暴食,胖起来的速度会更快,控制体重只能遵守最基本的“能量守恒”,既少吃多运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式。
无糖,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另外,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由于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甜度是日常蔬菜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当吃了这些甜味剂后,人们会对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即使适度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水果和蔬菜总摄入量每增加66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25。全谷物食品由于其纤维、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而被广泛认为是健康食品。人体试验表明,富含全谷物的饮食在减少脂肪量、增加静息代谢率、促进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状况和减少全身性炎症方面具有潜力。
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与包括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某些类型的癌症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
这项研究基于没有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158259名健康女性和36525名健康男性,这些人都参与了护士健康研究、护士健康研究ii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队列。在调整了生活方式和饮食风险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后,摄入全谷物最多的人群比最低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低29。
对于个别的全谷物食品,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一份(或多份)全谷物冷早餐麦片或黑面包与一个月不食用任何全谷物食品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19和21。
对于其他平均摄入量较低的全谷物食品,每周食用两份或两份以上的,与一个月食用不到一份的相比,食用燕麦粥使风险降低了21;食用添加麸质食物的风险降低了15;食用糙米和小麦胚芽的风险降低了12。
所以,调整饮食结构,绝对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手段之一,至于说已经患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