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每年降低2.1%。不过瑞典达到了2/3支出来自企业的目标。
丹麦的研发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63%,年增长4.3%,其中61%是私营企业资金。德国的研发支出为551亿欧元,略低于丹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其中2/3来自企业。
法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同样缓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企业。
法国想通过向国有实验室提供资金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该项激励措施将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中心命名为ot实验室,并仿效德国的Fraunhofer研究所网络的运作模式。这项激励措施将于明年开始启用,法国研究部将向赢得企业研究合同的实验室提供政府资金,资金额度跟实验室与多少私营公司合作有关,起步额度是4000万欧元。
企业和国家的研发投入产生的效果比较难以量度。
欧洲委员会公布的“2005年欧盟企业研发投资状况”报告,该报告对欧盟研发投入排名前700的公司和其他地方研发投入排名前700的公司进行了比较,按照研发支出与净销售收入的比值以及净利润与净销售收入的比值对参与调查的大约200家IT和电信公司进行了排名。初步分析表明,在研发投入和赢利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赢利排名前10位的公司没有一家进入研发投入前10名;研发投入低的公司也不是赢利最差的公司。当然,在开始投入研发和开始获得收效之间有很长时间的延迟。这种过分简单化的排名方法只能适合一种情况:某个行业中的公司10年或更长时间以来一直以相同的进度向他们现在正在销售的产品进行投资。
如果今天的利润无法表明今天研发项目的实效,那么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来衡量创新?一种方式是衡量所获得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专利数,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但是,要用这种方式衡量欧洲的IT业,还有一些欠缺,因为欧洲的大量创新在软件领域。由于欧洲议会拒绝通过“用计算机实施发明”的建议法令,软件的专利问题在欧洲仍然处于灰色地带。
不过,在计算和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研究人员正在为大量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2000年至2004年,欧洲在这些领域获得的专利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819项上升到5615项。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德国获得的专利最多,有741项IT专利。排在第二的是法国,IT专利为466项。芬兰有288项,英国和瑞典分别有238项和221项。
但放眼球,在欧洲专利赛场中,欧洲国家还只是小玩家。2004年,欧洲专利局批准了米国申请的1749项IT专利,以及扶桑申请的1192项专利。2000年,这两个国家合起来的IT专利数几乎占欧洲的2/3,当然2004年这一比例有所降低。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一份有关德国2005年科技业绩的报告中提到,瑞典、英国、米国和扶桑获取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利的年增长率在下降,但是芬兰似乎没有下降的趋势。该报告说,传统上,德国的专利申请还未进入这类尖端领域,不过德国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这里蕴含着最大的增长机会。该报告还说,要挖掘出这样的增长潜力,必须在宽带通信基础设施上有更大的投资。
根据IDC在2005年6月发表的报告,丹麦在2004年末时宽带普及率达到了18%左右,芬兰、瑞典和挪威在15%左右。而法国和英国接近10%,德国则更低。这也表明,试图确定欧洲IT实力最强的国家,就像试图击中一个正在移动的目标一样不容易。
当然了,看似强大的欧洲、米国和扶桑,也就是这会儿还能嚣张嚣张了,因为不消说,未来必然是属于华夏的。
别的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