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纪录上,《魔兽》超越《速激7》成功登顶。
更重要的是,在4日累计票房上,《魔兽》达到了惊人的955亿,已经创造了史上最快破8亿票房纪录。
可惜的是,随着长假收尾,其粉丝属性强烈的票房特点已经开始显现。《魔兽》票房在长假第二天,单日21亿较前一天下跌将近30,第三天14亿再跌超过30。相对于同期《x战警天启》的小幅逆跌,只能说《魔兽》的超跌确实印证了此前多数影评人的判断。
国内外专业媒体较为集中的负面评论是“剧情简单”、世界观简陋以及“和游戏没啥关联”,但对于一部好莱坞大片来说,这样的评论其实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魔兽》是一部伟大的商业电影吗?当然也不是,像《指环王》这种真正伟大的商业电影,肯定不会在影评人那里收获那么多烂番茄。
《魔兽》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出在了故事和场面上。
想让普通观众透过无数的《魔兽》装束、复杂的种族和势力范围、魔法咒语拎出情节主线显然是个艰巨的任务。但邓肯·琼斯没有时间照顾好这么多角色人物和角色背景故事,结果就是整个故事被打造成一出华丽的启示录,却给人为高潮而高潮的感觉,普通观众最终没有被这个故事搞到嗨起来。
更可惜的是,邓肯·琼斯拍出了大场面,却没有拍出《指环王》千军对决的史诗感。可如果不抱过高期待,只是去看一部好莱坞大制作的话,《魔兽》的简单世界观和简单粗暴大场面完全可以满足国内观众对大片的观影需求——它不够好,可还远远谈不上烂。
至于说《魔兽》在国内票房的大爆,这个需要具体分析。
有一种业界观点认为对于《魔兽》这样史诗级游戏i大片,虽然玩家粉丝热度爆表,但在大众市场观众缺失严重,对于女性观众儿童老年观众来说门槛过高,因此在粉丝集中消费后,票房必然急速下坠。这种观点的前提在于《魔兽》是一部粉丝电影。但它真的只是一部粉丝电影吗。
有必要认识导演邓肯·琼斯和他的前任——山姆·雷米。因为两个导演的创作方向,决定了《魔兽》是一部大众商业电影,还是一部粉丝电影。
邓肯·琼斯的代表作是《月球》和《源代码》,他的电影风格,严肃、冰冷、充满哲学思辨。山姆·雷米的代表作是《鬼玩人》和托比马奎尔版的《蜘蛛侠》三部曲,他的电影,热闹、燃爆、充满暴力快感和恶趣味。无论怎么看,《魔兽》的导演似乎都更应该是山姆·雷米才对,可是环球影业最终选择的是邓肯·琼斯。山姆·雷米原本想拍的更接近游戏迷的盼望,看他的片名就知道——《魔兽世界巫妖王的崛起》,说的是阿尔萨斯从一个正直善良的王子堕落成巫妖王,后来冰封王座的故事,也就是周方远最终选择的这一段故事线。
可是当邓肯·琼斯加入时,他想成为将游戏翻译成电影的人,让魔兽粉丝能把这部电影展示给那些不了解魔兽世界观的人看。所以他选择了第一次人兽大战作为故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许更方便进入这个魔兽的世界。影片特效也正中观众的嗨点,影片超过2000个特效镜头物有所值,兽人造型每个毛孔都神还原游戏。投资巨大的实景搭建与特效制作也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许多观众都说,即使不太了解魔兽历史,但不得不说动画非常棒。
实事求是的说,《魔兽》带给观众的是一次合格但不够沸腾的演出。但是一部合格的《魔兽》,难道还不值普通观众的一张电影票吗。
归根结底,魔兽的失败,剧情是一方面,时间是另一方面。剧情方面,没有选择最合适的切入点,时间方面,最狂热的那些玩家们已经结婚生子,电影上映的时候,市面上最火的而游戏是撸啊撸,是新生代的玩家。事实上在魔兽最红火的那些年,就算是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