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找门脸(2 / 2)

重来1988 北冥虾米 2487 字 2020-07-14

这边在张罗着开药房的事儿,另一边国库券的生意也没停。

而且这会儿出门收国库券比以前更省事了。

以前一趟能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国库券。

用大旅行袋装钱,还得至少两人成行。

眼下一趟也就能收到几万块钱,撑死也到不了10万。

一个公文包就搞定了。

陈凡、陈锋和老范每天都是各跑各的,攒到五六十万了再找个合适的交易中心出手。

这天,陈凡又回到单位上班,刚填写一会儿分析报表,张桂花就凑过来。

“秀才!你要找地方开药房是吧?”

“是啊,花姐你有地方?”

“嗯,我们家老濮他们公司有门脸准备出租。”

“姐夫好像是机电公司的是吧?”

“是啊。”

张桂花的丈夫是干部子弟,在市机电公司当科长。

陈凡极力回想机电公司眼下的状况。

机电公司大概是85年盖的五层的楼房,一楼用来当办公室和门店,二楼以上分配给职工住。

“在解放广场跟前是吧?”

“是啊,有50多平米呢,很敞亮。”

“我怎么记得那周边都是买电机、买各种机械的啊。”

老温在一旁忍不住说“那里开药房可不合适,周围全是卖电机、水泵,还有各种五金产品的。”

陈凡也渐渐想起那周边的情形“在那里开药房确实不太合适。”

孩儿他妈说“最好能跟卖吃的在一块儿。”

老孙想了想说“民主街粮店地方那么大,他们要是愿意出租的话肯定行啊。”

办公室的其他人也纷纷说“那个地方肯定行,地段好,地方也敞亮。”

“应该愿意出租吧?他们粮店一天到晚都没什么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

曾几何时,粮店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场所。

居民的主要口粮都从粮店里买。

它也承载了城市居民的喜怒哀乐。

一个家庭日子过得殷实不殷实,看看他的粮本,看看他每次购买的粮油便知道大概了。

可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粮店便开始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人们依然隔三差五来粮店购买米面油,但已经不限于此了,甚至是可有可无。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粮店的那种特殊的感情还在。

眼下,虽然满大街都能买到各种食品。

但在老百姓看来,粮店依然是品质的保障,健康的保障。

能在这里开药店,绝对是妥妥的啊。

“只是这种事粮店自己恐怕说了不算啊。”陈凡有些担忧。

老孙说“找老安呐!”

孩儿他妈也说“对啊,老安的姐姐在粮食局当小干部,应该能帮上忙。”

老安外号安德罗波夫,也是制药厂的一个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