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男人一桌。
边平灵是长嫂,为这个家做了不小贡献,不管是刘康还是李二,都会请她入桌。
李族长、里正是请来的客人,自然也坐主桌。
李鸿云死了,李二就是家中“长子”,做为李家的代表,他也得上主桌。
刘康做为秀才名,今天庆祝的主要对象,自然也不能少了他。
吃饭的时候,李族长还问边平灵,要不要在村里大办一场,这可是大喜事。
边平灵轻轻摇了头,没有答应。这事她事先跟刘康商量过,虽然他很可能就止步于这里了,但不过一个秀才,他就如此高调的话,不仅于他,于李家的他人都极为不利。
后面李五、李七都还在读书,未来他们如果走得比他更远的话,一个小小的乡式完全不够看。
尤其是刘康不过入书塾一年有余,就考中了秀才,更是让他自信不已,相信大嫂之前所传授的备考之法,绝对能够让李五、李七二人考上秀才,至于走到哪里,还需要看二人的具体表现。
一个明显能够预见的未来,他们自然不能太短视。
李族长遗憾,村里好久没有这样的大喜事了,怎么能不大办呢?如果是怕没钱,没事,现在李家村家家户户都有钱,各家自带粮食,也能够办得热热闹闹的。
“族长,我们李家村也不是第一个有秀才的村子,可是你看其他村,他们有几个村子大办的?我觉得,我们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刘康没让边平灵一个人去顶李族长、里正二人的火力,很快站出来表了态。
一听秀才公也是这样说的,蠢蠢欲动的李族长、里正只能暂歇其鼓。
里正退而求其次的说道“那秀才碑总要立吧?”
秀才碑,即功名碑的一种,就是村里有谁考中了秀才、举人、项生、进士之类的,可以据此功名立一块碑。哪个村的村口若是立了一个功名碑,那是极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李族长、里正早就眼馋隔壁村子的秀才碑了,自家儿子、孙子在读书的时候,逼得那叫一个紧,非要对方考出一个明堂出来。
然而可惜,虽然李氏祖上也是耕读传家,但这么多代过去,别说村学堂了,就是想要找几本书都难度。
读书不仅需要天赋,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若是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会继续坚持读书?
饿了几代人,能够坚持送子孙读书的,也不过李族长、里正二家。就算是他们家,也不是送所有子孙读书,每一代也不过一位或两位,不能再多了。
唉……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