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合唱(2 / 3)

电影人传奇 青城无忌 3430 字 2020-07-09

来,我为大家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

现场又是一片掌声和欢呼声。这首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在6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现场绝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在现场听郭岚英演唱,都非常期待。

听现场跟听广播、听唱片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后世在网上听歌很容易,但人们还是愿意花高价去看演唱会;除了对偶像的支持外,最重要的还是听现场气氛要好得多。

很多观众感觉郭岚英唱《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时候,声音不如二十年前那样清澈透亮,却厚了很多,多了一分震撼人心的力量。她对于感情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眼神和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让观众的心随着她的歌声奔腾激荡。

当郭岚英第三首歌的音乐响起后,现场气氛彻底爆炸了,无数观众站了起来。这首歌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被称为第二国歌,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

当初在拍《上甘岭》的时候,导演沙蒙对作曲家刘炽说“我希望这支歌随着电影的演出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们!”

显然他们真的做到了,在几十年后电影《上甘岭》很少被提起,但《我的祖国》却一直在传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灿烂的光辉。

有一年台弯学者龙应台到港大作演讲,主题是“一首歌,一个时代”。龙应台先放了两首“反攻大陆”的歌曲,然后问台下的听众“你们的启蒙歌曲是哪一首?”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拿着话筒说“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许多师兄带我们唱《我的祖国》。”龙应台没想到有人会说红歌,觉得港人不太会唱,就说“真的?怎么唱的?”不知道谁起头唱了起来,开始跟着唱的人很少,甚至有奚落的笑声,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变成了大合唱。

郭岚英唱《我的祖国》已经唱了二十多年,已经唱了千百遍。可不管唱了多少遍,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她都全情投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郭岚英的歌声像一只手,在观众脑海中缓缓展开一幅画卷,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条缓缓流淌的大河,看到大河两岸雪白的稻花,看到了船上的白矾,看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初乔羽给《我的祖国》作好词,导演沙蒙觉得“一条大河”有点小气,建议改成“万里长江”。乔羽说,这样写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耄耋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无论在大洋彼岸,还是在遥远的太空站;只要“一条大河”的歌声响起,作为炎黄子孙都会感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往往会热泪盈眶。因为这首歌会让大家想起祖国,想起自己亲爱的家乡。

现场观众听过无数遍《我的祖国》,但此时此刻听到郭岚英的歌声,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感觉胸口有一股热血在燃烧,有一种情绪无法抑制地涌动。不管嗓子怎么样,不管平常爱不爱唱歌,在这个时候他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跟着郭岚英用情唱了起来。

崔建和朋友们没有了平常的轻佻,双眼含泪,深情演唱着“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苏白和刘灿灿她们,以及女排的姑娘们都热泪盈眶,用情地唱着“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