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影公司,中国电影改变了过去的分账模式,开始实行统购统销。从那之后直到1993年统购统销被打破,推行分账制,在这四十年中,中国电影的成绩不是由票房来衡量的,而是由人次的来衡量的。其实统计票房和统计人次各有各的好处,即使在几十年后,有些国家依然是统计人次的,比如法国,比如韩国。
在实行统购统销的四十年中,中国电影也不是不统计票房,中影公司要跟地方电影公司分账,所以,中影公司其实是有统计票房。只不过由于没人关心电影的票房数字,中影公司并没有将票房数据公布。
现在情况跟上一世不同,国家成立了出口公司,而出口公司是要跟中影公司分账,票房多少决定着出口公司能分到多少钱,因此,出口公司对自己电影的票房如何非常关注。从去年开始王岚西就让中影公司成立了票房统计小组,像国外那样,每周要将统计出来的票房数字上报。
现在不像后世那样,电影院是联网的,票房数字是实时的,但统计票房也没有想象的复杂。因为现在电影上映的方式跟后世有些不一样,是按轮次上映,一般都是一线城市放完,才能到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放完到三线城市放,这样依次往下传,等到农村放映可能都一两年以后了。像《锄奸》上映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而农村放映才刚刚开始。
由于第一轮放映集中在一线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也就三十来个。省电影公司只需要把省会城市各个电影院上报的数据汇总,并上报给中影公司,由中影公司统计出最终的数据就可以了。一般到了周二下午,出口公司就可以拿到电影的一周票房。
许望秋对《猎鹰》的票房很重视,因为电影的首周票房决定着电影未来的走势。
很多人提到《少林寺》的时候总是会说,《少林寺》票房破亿,当时电影票一毛钱一张。《少林寺》票房应该是破亿了,但票价并不是一毛钱一张。这个时代的电影票大致分为六个等级,其中大、中城市根据影院情况分为4个等级,3毛、2毛5、2毛、1毛5;小城市,县城分为两个等级,一毛5,一毛;而农村不售票,以包场为主。
尽管现在一部电影要上映两三年,但真正重要的还是第一年的票房,尤其是前面两三轮的票房。电影上映的轮次越往后,电影的票房越低。到后面给农村放映的时候,出口公司是不能分账的,属于给农村观众的福利。
吃过中午饭,许望秋跟张一谋来到了王岚西的办公室,等《猎鹰》的首周票房出炉。由于票房还没有出路,他们就跟王岚西闲聊。
许望秋和张一谋马上就要去法国参加戛纳电影节,张一谋是个老实孩子,而许望秋可不是省油的灯。王岚西觉得应该提醒他们,免得出了国惹出什么事来“你们要记住,走出国门后,你们代表的就不是自己,而是中国,所以,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应该先过过脑子,要谨言慎行,不要都国家的脸。”说到这里他的目光落在了许望秋的脸上,提醒道“尤其是你,到了国外千万不要使性子,毕竟那是人家的地盘,该忍的时候就得忍,千万不要胡来!”
许望秋叫唤道“院长,我也不是第一次出国,什么时候胡来了?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不能忍的东西,我还是不会忍。比如戛纳电影节挂国民党的旗帜,那我们能忍吗?”
王岚西一听这话,马上道“这个肯定不能忍,必须严正抗议,让他们换掉。我对你说这些是不希望你惹事,但你也不要怕事。在电影节期间全球各地上百家媒体云集戛纳,你要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全世界的媒体都知道了,那影响会非常大,所以,要谨言慎行。”
许望秋心道我参加的电影节没有一百次,几十次肯定是有的,电影节那点东西我太清楚了,不需要提醒。不过他还是笑嘻嘻地道“放心吧,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