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书房论道(2 / 3)

心理科医生 夏千懿 3725 字 2020-07-25

就可以品尝雏鸡。

在这个意义上,命运必须被如此去经历,这样我们才可以体会自身的其他方面,进而将其整合。

苏成华“你分析的有道理,炼金术讲的确实是一种人格整合的过程,是个体与被其投射到外在世界的那部分自己相遇和融合的过程。我们普通人可能就在工作,照顾孩子,阅读等生活经历中寻求到整合。”

若楠“嗯,以前我不懂为什么茶道,剑道,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人们把内在的品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整合。”

苏成华“这个整合对相对健康的人来说很容易,在荣格看来,这个人找到与自己的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相吻合的人结婚了,也就可以实现整合。

但是有问题的人却很难找到自己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因为他她的内在没有形成稳定存在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

没有整合的自我所产生的大量的分裂投射往往会让他她做出错误的选择,进而引发更多更混乱的分裂投射。

这种情况下只有经过精神分析治疗,终止他她的分裂投射,去伪存真,他才可能在这个世界中遇见真实的自己的那一部分,与之融合,才能实现人格的整合。

你说的那些活动,都是和自己潜意识交流的途径,也可以从中遇见自己!”

若楠“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个概念,我还没理解透,只是大致知道。我觉得不健康的人能吸引来的人也不大健康。”

苏成华“是的,你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未知的那一部分。关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个概念,荣格用这个术语来代指一个男性心理的女性成分的人格化以及女性心理的男性成分的人格化。

代表着她他的关系功能,包括性关系以及自身的无意识关系。我觉得荣格所发展出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两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弗洛伊德说的俄底普斯情节。”

若楠“俄狄浦斯情结不是恋母情结吗?这个还好理解一些。恋母弑父。”

苏成华“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弗洛伊德借用来特指男孩的恋母情结。

而荣格总结得更全面一点,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异性父母都会有这种特殊的情结,男的恋母,女的恋父。

对异性父母的依恋实际上是婴儿人格成长过程中必经之路,最终会成为其人格的一个部分,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包含了母性和父性。

对于男孩子来说,她的内在的母亲就是他的阿尼玛,对于女孩子来说,她的内在的父亲就是她的阿尼姆斯。”

若楠“阿尼玛是男人的女性特质,在《荣格文集》第二本书里,讲神话里男人娶回家的神秘女人,具有半神特质,往往带有某些禁忌,一旦打破,女人会消失。这种带有半神半人特质的女人就是这个男人的阿尼玛吗?”

苏成华“是的,这种异性特质来源于异性父母。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男人没有形成内在的阿尼玛,他的一生都在寻找他的阿尼玛,但是这个阿尼玛是他的母亲的象征,她既是女人,又是母亲,也就是具有半神特质,母亲的部分就是神性的部分。

但是这部分的神性唯有在禁忌的约束下才能显现,一旦禁忌打破,他与神秘女人发生了关系,那么代表母亲的神性便消失了。

这个神秘女人便也不能再被他继续内化成为他的阿尼玛,他失去了他的理想化客体。

他对这个女人便会失去兴趣,或者说这个女人对他来说失去了价值,此后他会继续在寻找他的阿尼玛的征途上继续前进。

从这点来看,在心理治疗中的伦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在理想化移情关系中,治疗师便是患者的具有“半神”特质的“神秘女人”。

一旦双方失去了克制,逾越了咨询伦理、突破了界限禁忌、发生了亲密关系,那么治疗师能发挥作用的“神”的特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