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伍氏被褫夺皇后封号半个月后,对沧骊早已经虎视眈眈的东厥,终于等不及露出了獠牙。
在此之前虽然也曾有过几场小规模的战役,不过双方都未尽力,东厥试探的成分居多。
主要还是想看看中阳的态度,当然也包括各国的立场,即便东厥再强,在那个时候也是要衡量形式,以免犯众怒的。
其实沧骊的死活与各国何干?关系要说有呢,也有那么一点吧,沧骊是出了名的经商必经之路,再加上盛产各国冶炼高阶武器的稀有材料!
东厥本就英勇善战,武力强盛,若是其灭了沧骊以后,掌控了这些,对各国来说绝非幸事。
再者说了,中阳虽是名存实亡,但好歹也是名义上的帝国天子。
表面上的客气还是要表示一下,若是中阳反对的话,必然要召集各国讨伐。
而各国为了沧骊的好处不落入东厥的口袋,改变目前稳定的格局,势必是要支持中阳的。
所以东厥用了一些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最快的时间打通了这些阻碍。
无非也就是威逼利诱而已,比如许诺给中阳的好处是东厥出兵战沧骊,中阳只需派监军前去,表示口号上的支持即可。
占领沧骊以后,其不是归降东厥,而是归降中阳,凡是沧骊土地,两家均分,划界而治。
沧骊的经商之路,盛产稀有材料的矿脉同样均分归属权。
若说这些利益仅仅是让中阳心动的话,那么最后一条就是使得中阳铤而走险,跨出行动的最大砝码。
若只是前面三条的话,中阳还是要衡量一下得失的,毕竟有个沧骊在中间隔着,多少有些安感。
东厥想要进军中原,或者西进的话,首先就得要踏平沧骊,没了这个拦路猫,自然更顺畅一些的。
为何不称沧骊为拦路虎?因为其还不够资格,天下皆知东厥善战,铁骑锐不可当,若是东厥大规模入侵,就凭沧骊小国如何能够抵御?
所以沧骊的作用是有的,但也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东厥给的最后一个砝码就是得胜以后,沧骊的国库尽归中阳所有,东厥绝不染指!
中阳不但兵弱,更加缺钱,尤其当朝皇帝轩辕澈懦弱无能,昏庸无道,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瞎花,所以国库空虚。
轩辕澈思来想去,又召集众大臣几番商议,最终决定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反正又不用自己个出钱出力,劳师动众,派一队监军而已,事成之后,就有大把的好处到手,何乐而不为啊?
当然天上也不会掉馅饼,东厥又不傻,没好处的事情人家做吗?
人家也不是白白分给你好处的,需要你名义上的支持呀,没有中阳的支持,这事他干不成啊?
中阳觉得这笔买卖很划算,认为东厥之所以肯大出血,主要还是离不开他帝国天子的光环。
这让中阳占据心理优势,有些得意忘形,你厉害又怎么着?现在还不得低声下气来求着我中阳么?
于是乎一咬牙一跺脚这事还真成了。
东厥与中阳达成共识以后,就拉着中阳一起许诺其它三国,事成之后,大力开展几国贸易,经商之路的各种费用大幅度消减。
各国采买稀有材料的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下降两成,别小看这两成,每年各国能节省极大一笔开支。
中阳虽然很肉疼,但好处还没到手以前,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配合啊。
南蛮和西魉本来就走得近,两家相互勾搭,世代通婚,相互这么一商议啊,就觉得这买卖能做啊!
反正不管是东厥占领沧骊也好,又或者是中阳占领也好,再或者是两家瓜分也好,与他们吧,影响微乎其微。
主要原因是鞭长莫及,这个在东厥和中阳之间,夹缝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