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来到处抓人的,谁敢往那凑!
要说送礼,以前不是没送礼过,可礼收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最有代表的例子,便是陈新甲!
搞清楚了《明报》的背后关系之后,很多人就开始研究起这份《明报》了。
还真别说,这么一研究,他们又发现了很多新鲜的地方。
首先,那些时政点评的署名,都是一个叫“中原五白”的人,估计这个人可能是兴国公的师爷之类。有点让人诧异的是,《明报》中竟然还有通俗评书连载,署名竟然也是“中原五白”。
这就有点让人奇怪了!
时政点评,那是对官场了解要深;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哪有闲心去写通俗小说,图什么?
另外一个新鲜的地方,是有一个版块叫格物版块,主编是曼公和南雷。不少人知道,曼公是方以智的号,而南雷是黄宗羲的号。这两人还是有名气的,所格物的内容,也让人称奇。
主编是陈圆圆的版块,刊登了一首曲子,据说是改变自中原五白所哼的同名曲《太平志长留》
曾志儒士开太平,
曾誓愈险愈担当,
……
民生喜乐老白头,
太平志长留。
对于这首曲子,很多人点评,有失陈圆圆的水准,一点都不工整。可是,这其中传达的意思,却还真让一部分风流名士去思考了。
在一天之后,几乎京师中人,互相遇到,谈论的,就无不是《明报》。
官场中人,话题就集中在时政版块;
有意扬名的青年才俊,则是会谈格物版块。毕竟要想出名,标新立异最是容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竟然是和水一样的东西!
甚至风月场缩,莺莺燕燕,叽叽喳喳的,都在谈论那位秦淮八艳改变的曲子,到底该怎么唱?这可是热点,要是趁着这个势头唱出去,绝对会吸引那些才俊名流。
而在俗人比较集中的酒楼茶馆,有好几个驻点的评书先生,临时改了说书题目,把《明报》中连载的那小说给说了,吸引人气。
最后还有一些人更是看到有征稿通知,凡是过稿,就能付稿费,刊登在后面刊登的《明报》中。
于是,一大群人跃跃欲试,要是能过稿的话,稿费是小事,扬名才是大事。最为重要的是,还可能入了兴国公的法眼,那就前途无量了!
当然了,对《明报》不爽的人肯定也有。他们就偷摸着像老鼠一样散布一些他们的观点。科举操纵案不好说,就专门攻击晋商通虏案。
“看看,这个《明报》很明显是欲盖弥彰,就是为了朝廷宰肥羊而弄出来的东西。要不然,为什么早不出晚不出,偏偏是在戒严解除之后出?”
“对,说晋商通虏,可是,那六个晋商呢?他们有认罪么?”
“什么,那个黄云发招了?他都进诏狱里面了,还有什么不能招供出来的?”
“缴获那么多粮食?你别忘记了,他们是商人啊,囤积粮食不是很正常么?”
“……”
鸡蛋里挑骨头,还真别说,总能挑出来一些。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有人信,有人不信。总之,京师舆论,也不是全都和谐。
对于这些,张明伟通过已经布置好的消息收集处,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对此,他也并不在意,只是回答朱媺娖的愤怒道“没事,现在让他们捕风捉影,混淆视听好了。等回头把案犯移交三法司会审,张家口那边也把人犯押解回来受审,这些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八大晋商,只抓住了两人,还是有点太少了!”朱媺娖听了,还是有点担心地说道。
“呵呵,他们迟早是会被抓住的。眼下就算有人不服,也不是主流,无需理会!”张明伟听了,一声冷笑道。
顿了顿,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