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花之争(三十五)(1 / 3)

周易先天六十四卦的二十五卦为无妄卦,成语“无妄之灾”源自于此卦。

“妄”就是妄为、乱动,无妄就是不乱为、乱动,但依旧雷鸣电闪,降下灾祸。

这不叫倒霉,人算不如天算,你自己决得自己行为没有失当,但是在别人眼里却并非如此。

秦赵长平之战时有一个将军,名叫赵括,此人擅长“纸上谈兵”。当时老将廉颇凭借山险,修建了坚固的壁垒固守,准备以疲兵之计让秦军自己不战而退,但赵国贵族却无法等待了。

一,赵国天气寒冷、土地不肥沃,无法储备很多粮食。

二,赵国的使节去找齐湣王借粮,但齐湣王却不顾“唇亡齿寒”,并没有借粮给赵国。

他可能是想想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着秦赵两国交战耗尽国力,齐国再出兵攻打两国。

也有可能是因为还记得苏秦的事,正是因为这个燕国人的大力蛊惑,齐湣王才到处树敌,成为众矢之的。

苏秦求学于齐国的鬼谷子,但最先赏识他的却是燕文公。即便是苏秦、张仪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时候。

人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为我所用”的会如虎添翼,“为敌所用”则会带来无妄之灾。齐湣王重用苏秦的时候,苏秦已经得到了六国相印,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不忠信”的名声。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可没有后世儒家所提倡的“忠肝义胆”,都是“狼心狗肺”。伍子胥的父亲是楚国太子的老师,因卷入了储位之争而被杀,伍子胥连夜逃跑到了楚国隔壁的吴国,才干过人的伍子胥很快得到了吴王的重用,而伍子胥也利用了吴国的军队伐楚,报了当年楚王杀死他父兄的仇。

那是一个血亲复仇的时代,为了复仇可以不管人伦道义。但齐国于苏秦有这样的仇恨么?没有,只是苏秦先一步受了燕王的恩惠嘱托,他假装自己与王后私通,被燕王发现,然后跑路到了齐国寻求政治庇护,齐宣王也真的相信了,还给了位极人臣应享受的一切,愿举国听从他的指挥。

如果齐宣王没有善待苏秦,对他颐指气使、吆五喝六,那么苏秦害齐国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良心不安。

这就好比美人计里的美人,爱上了要被她陷害刺探的对象,心情之复杂,唯有一死谢罪了。

如果苏秦不去齐国,留在燕国可以尽享荣华富贵。

但是在他合纵成功,自楚国北上,荣归故里洛阳的时候,昔日那些瞧不起他的亲戚们都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这让他感慨万千:同样一个人,富贵了,亲戚畏惧,贫贱时,连亲戚都轻视,假如当初我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么佩戴六国相印呢?

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了亲朋好友。当时苏秦去燕国的时候,路费都是找人借的,如今富贵了,他百倍奉还。

到了燕国后,因为他难听的名声,燕王一开始并不喜欢苏秦。

但是比起强邻齐国,燕国太弱小了,只有削弱齐国,燕国才能有机会,于是苏秦去了齐国,并说服齐王攻打富有的宋国。

宋国也是糟了“无妄之灾”,它只是占了膏腴之地特别有钱而已。

齐国攻打宋国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一是因为吞并宋国,齐国会变得比现在更有钱,而且会更强大,成为诸国的威胁,二是因为春秋战国虽然礼崩乐坏得厉害,但盟会还是很重要的,宋国是多场盟会的东道主。春秋时宋国是五霸之一,霸主的地位允许他举办盟会,战国时成了“中立国”。

苏秦之计缺德到了冒烟的地步,也难怪他会“自请”车裂、弃市,这样省了齐宣王的事。齐宣王没有听孟子的,弃霸道行王道,齐国也在他的手里走向了衰落。他是犯了不少错,但却光大了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最大因素。

吃饱了才有力气吵架,稷下学宫里有不少穷途末路、到齐国混饭吃的诸子,他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