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j城北边昌平县境内有个平西王府,提起平西王,很多人或许会一下子就想到吴三桂,他曾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闯王李自成,也曾经因为不满朝廷撤藩而发动“三藩之乱”。
然而吴三桂镇守的是云贵,他修建的平西王府在昆明的五华山,最早这个地方属于明朝开国大将沐英,他的爵位虽然是侯,因为独当西南一面,执政宽厚,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府邸还是被百姓“违制”得修建为王府,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落到吴三桂的手里。
已经是王府了,平西王还是觉得这个府邸格局太小,不能显示自己的威望,于是花费重金不断扩建,并用珍贵的建筑材料和珍稀花草装饰其中、极尽奢华。
云南铜矿丰富,是除了日本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供应地,陈宏谋在云南任职期间曾经管理铜矿。陈宏谋到任的时候,云南共有学校约200座,但大多数都没有发挥作用,陈宏谋在振兴这些已有学校的同时又借助地方精英的力量创建多所学校,原则上是不分汉族与其他民族。
随着学校增多就需要更多老师,陈宏谋雍正元年三甲进士,治宋代二程、朱子之学。他祖籍湖南,因为逃避战乱才迁徙到广西,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哥哥,附近的私塾也是半务农半教书,很快他就觉得周围的人教不了他什么了,于是就开始不务正业,和村里的小孩玩耍。
他大哥觉得有点管不住他了,于是就为他物色了一位老师,同样饱读诗书,却屡试不中的举人杨家修。
康熙三十八年,京师顺天府举行乡试,在京的广东贡生黄章参加考试,但是黄章已经百岁高龄,进入考场时还要叫他的孙子在前提着灯笼引导,上书“百岁观场”。
考不考中、能不能当官对黄章已经不重要了,他就是“看场子”的。另外还有一个叫姜宸英的名士,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到国史馆修撰明史,却一直没有科名,康熙对姜宸英的文章非常推崇,每次科举发榜都要问他这次中没有?直到康熙二十七年,姜宸英70岁了才中了探花。
屡试不中的倒霉鬼不只一个,许多人和蒲松龄、杨家修一样中途去当别人的家庭教师,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写文。
陈宏谋也和举人一样,他欢天喜地得参加童试,满以为自己能旗开得胜,却不成想出师不利,没有被录取。在一番痛定思痛后,他才开始认真学习,4年后再次参加县试,以第四名的成绩成了邑痒生。
邑痒生要教学费的,但陈宏谋家境贫寒,差点退学。在杨家修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学习,补上了廪膳生,可以享受每个月官府给的伙食补贴。
和他比起来,举人求学的经历要顺遂得多,他也是廪膳生,但他家境还算不错,不需要这笔补贴,他的知县父亲教了他很多东西,于是他将这个名额“让”了出来,使得如陈宏谋那样的邑痒生能“补”上那个空出来的名额。
朋友多了路好走,他第一次科举考试失利,家人和朋友们也不挖苦嘲笑他,还帮助他重拾信心,改年再战。
很多事不是一厢情愿就能达到目的的,就好比考试题目都做出来了,自己觉得发挥得可以,为什么考不中呢?
这个问题陈宏谋问过杨家修,杨家修跟他说,就像戏台上的表演,唱戏的都觉得自己演得好,但到底好不好,要靠看戏的人来评价,靠管戏子的领班说好才算好。
陈宏谋第一次听说这些话时应该悟出了一些道理,就像举人自己,又或者是头一次听说这个“龙门阵”的郭学显,只是他们每一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方法来应对,陈宏谋决定继续拜师苦读,而举人则决定游学一番,广见世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j的那个平西王府也很奢华,据说宅子里有一口井,井壁都镀了铜,因此被称为“铜井”,但那里并不是吴三桂的行辕。
乾隆名叫爱新觉罗·弘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