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花之争(五十六)(2 / 2)

这一事件导致乾隆四十七年的科举变得格外的严,正巧被举人给遇上了。

这一次考的不是八股文,而是试贴诗,写这个不只是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会历代经、史、子、集中的佳句、名句、故事、史实,以及前人的诗句等等。如果说八股文是一个小池塘,那么试贴诗则是汪洋大海,无边无际,这样的考题通常只有皇帝能出,而考生必须博学又专精,否则题目都不知道说的什么。

考试的格式也变了,改成试贴诗是在头场试艺的后面,试贴诗的后面是《性理》,以前试帖诗是在试艺的后面。

之前尼克在十三行商人家里被人问萧皇后吟《十香词》是表达什么意思属于试艺,考的是古代史,但回答这种问题不能用八股文,而是要用律诗,换成举人会这么回答:

宫室奢华舞升平,朝纲不正义难尽。轻信谗言埋忧患,开胸可取比干心。

比干是商纣王父亲帝乙给他留下的托孤大臣,曾经谏言纣王不要那么荒淫,后来纣王听信谗言,暴怒下把比干的心给掏了出来观看。

这是不是萧观音表达的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十香词里也有讲“开胸探取颤酥香”的,乾隆三十年有人在考卷上引用了《西厢记》都落榜了。

乾隆四十七年的试贴诗考题是“天临海镜”,整个考场只有十六个人知道题目的出处,全部被录取了,举人恰巧不知道。

很多人误以为那是说的月光,举人却以为那是说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那样写海景的。

他家就在海边,写海景他熟,考完后对题才知道,“天临海镜”取自南朝诗人颜延之的诗,原诗的意思是: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

举人的答案和考题差了十万八千里,当然那一年他又落榜了。

这时他已经家道中落,不像第一次科举时那么宽裕了。对于很多有钱人家来说,赶考的那点路费并不算什么,甘肃贡院也是好几个省的考生聚集在一起考,对于甘肃、陕西那些地区的考生来说,却是个沉重的负担。

宁采臣要是没那么穷,何必去住兰若寺,旅店里住着不安逸么?

在顺治元年,顺治皇帝颁布的即位诏书中宣布,清庭定都bj,并且“京城兵民分城居住”,实际上进行了“满汉分城”。

内城由清八旗军及其家属占有,除少数科举或军功在朝廷任文职武将的汉族大员外,汉人不得在内城居住,一律搬到外城,由此内城变成了一个大军营,什刹海这样的好地方自然也成了“京旗之地”。

这是满人的江山,好地方当然首先他们占了。

当然守不住江山也要卷铺盖走人,历代皇帝那么关注“龙兴之地”也是为了有天实在没法了可以回去,不过那片地方太荒凉,顺治才移民开发辽东的。

渐渐的,汉族人又比女真人多了,然后皇帝又下旨禁止移民,这时已经拦不住了。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以目前的耕地面积和亩产,满清是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而人口还在增多。曹操写的“白骨荒于野,千里无鸡鸣”,还有隋末人相食的场面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常平仓是丰年建的,从没听说灾荒饥馑发生了才建的。

那两个士兵也是有家有室的,贡院属于“满人城”,尼克表现得又比较老实,他们也就懒得看管他了。

举人刚才去沽了瓶酒,买了点下酒的菜,一边喝酒一边抖腿,和尼克“白话”,他惬意得就差哼小曲了,哪有做“家教”的样子。

他差一把扇子,不然就跟那些说书的一模一样了。<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