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queen’s pleasure(五)(1 / 3)

想象这样一座房子,即不通风也没有光线,没有壁炉、厕所、自来水,冬天潮湿阴冷,夏天闷热,时不时还要被水淹。相比之下有干草、地面不渗水的马厩都比这地方干净,你会为了这样的房子不吃不喝10年,存钱购买它么?

新兴工业城市的地产价格当然比不上伦敦,即便是因为人口大量流入,也不过是从“镇”变成了大城市,而伦敦则变成了200万人的大都会,甚至超过了巴黎。不过那时的伦敦到处都是贫民窟,那里是疾病和犯罪肆虐的温床。

事实上在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开展后不久霍乱就在伦敦爆发了,但这一次马尔福没有像祖先一样,趁着“蓝死病”开旅店,他们正在试图挽回自己的损失。

马尔福家主要的领地在威尔特郡,那是一块黄金土地,却是在乡村,远离工业城市。由于《谷物法》废除,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损失惨重。除了用畜牧业挽回一些损失外,他们还用土地的一部分置换城市里的土地开发权,而那些获得威尔特郡土地的人,则在诗情画意的乡村修建庄园。

如果不是因为农民破产,成为失地工人,谁会离开简奥斯丁笔下宁静的乡村,跑到又脏、治安又不好的城市贫民窟,和几十个人共享一个房子呢?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实行重商主意,她鼓励圈地运动,当然干这个“买卖”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公正”的事发生,即使不如埃塞克斯伯爵那么明显,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加起来也够让人义愤了。

有了她的姐姐“血腥玛丽”做对比,伊丽莎白一世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喝令议会“你们最好就地解散”,已经不算吓人了。

历史上国王宣布解散议会并不稀奇,甚至克伦威尔都干过,威廉四世也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

但维多利亚女王却没有解散过议会,除非是首相发起的。

1841年的时候她甚至必须接受托利党组阁,她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要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

不过到这时女王还没有想过要动用她解散议会的权力,事情要到1858年,当时的首相就是那位有名的“丘比特”帕麦斯顿。对于女王,这位首相很不礼貌,即便不提他和女王侍女那件事,从他写给女王的信里,也可以看出字里行间透出不得体的暗讽。

在1858年1月15日,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王后前往歌剧院的途中遭遇到暗杀,一个意大利人向他的马车投掷了炸弹,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王后逃过一劫,但当场有十人被炸死,150人炸伤。

起初这件事并没有影响英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关系,但不久后传出策划这起爆炸阴谋的人实际在英国,使用的炸弹也是英国制造的,于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外交大臣向帕麦斯顿首相发去一封措辞严厉的急件,要求首相采取措施限制外国政治反叛者避难权。

为了安抚拿破仑三世,帕麦斯莫首相写了一份法案,建议将以前定为轻罪的密谋谋杀改成重罪,这一法案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却遭到了议会的反对。

理论上在国家事务上任何人都不应该质疑国王的决定,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后无法征税,就试图“借贷”,有5个骑士拒绝了这个要求,其中一个骑士向王座法院申请了人身保护状,新的大法官批准了,却在将骑士传唤后将其收监,理由是骑士触犯了“国王的具体命令”,国王有权监禁任何人而不做任何解释。

但是在权利法案颁布后,如果想要监禁一个人,必须要经过法律程序,何况未经议会同意,假借王权废止和颁布法律都是非法的,哪怕是叛国罪也需要陪审团进行审判。

民众认为这是帕麦斯莫向拿破仑三世献媚,但这项法案还是强行提交到下议院二审,随后被否决了,帕麦斯莫提出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