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viaticum(三)(1 / 4)

古罗马人从没有将放高利贷当成一件体面的事,比如凯撒的主要借贷对象克拉苏,因为放高利贷不光彩,贵族和元老们往往是让自己的被释奴或者是奴隶出面经营,而他们则在“背后”为其支持。

凯撒将肥沃的土地分给罗马无地者的法案遭到了元老院的强烈反对,于是他试图将这个方案放到公民大会上表决,但元老们以“没有吉兆”为理由,将开公民大会的时间一拖再拖,后来干脆说这一年就没有开会的好日子。

古罗马的手工业一直都没有从小手工作坊走向“工业革命”,并且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手工业还落后于地中海。一是因为贵族对土地更有热情,他们虽然也会将贷款借给小手艺人和小商人,但主要还是借给小农。二是因为他们更愿意将钱投在“更实用”的地方,比如古罗马的公共工程。

古罗马从来没有谁会公开说反战,反而高度赞扬和鼓励战争,因为罗马从战争的胜利中获得了太多的好处,无论是海量的物资汇入,还是自信心、荣誉感、成就感,以及大量的战争赔款。

战争赔款是罗马开出的战后和约中必写的条款,但罗马开出的赔款“要价”并不高,不像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

总之战争赔款不是经济武器,而是通过赔款维持两国的政治不对等关系,每年都提醒对方“你是个失败者,你要履行和约义务”,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曾提出提前还款,把以后数十年的款项一笔结清,被罗马拒绝了。

每征服一个地方,“罗马大道”就会修到那里,它甚至都不是单纯为了方便运兵。

罗马人对他们修的路非常自豪,它们是帝国征服世界的证据,更是罗马繁荣昌盛的象征。他们会用带颜色的大理石,将路线图镶嵌在建筑物的回廊上,向来来往往的人展示“路线”,有点类似旅行指南,方便人们出行,兼具了“实用”和“美观”的功能。

其实在建国初期,罗马的道路质量并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出色,长达几百年里,也只有运盐的萨拉里大道和拉丁姆大道等自然形成的道路,连接着罗马和往来乡镇。

直到公元前4世纪,时任监察官的阿庇乌斯亲自考察并拟定了一条道路的方案后,一条全新的大道才铺就而成,这条路被后人称为“道路女王”——阿庇亚大道,以后所有的罗马大道都是以它为蓝本建造的,据说为了确认道路的平整度,阿庇乌斯不止一次脱下鞋,光脚走在路上进行测试。

这条路由四层组成,最上层是整切的大石板,第二层是人工砸碎的石块,第三层是石子和粘土铺设的混合层,第四层则是石子铺设的地基。

这么修路工程量当然是巨大的,但罗马人没有像法老那样让奴隶去修,而是用了古罗马兵团,一直到古罗马军团中“蛮族”成分越来越大,“蛮族”可没兴趣修“罗马人的路”。

….

在考古过程中,人们在罗马道路两旁发现了许多墓碑。阿庇乌斯曾经立下遗愿,将自己的坟墓建在大道的一旁,这也让后来的罗马人逐渐养成了面对公路修建墓碑墓园的习惯。

这些墓有的属于修路者,有的属于附近庄园的居民,那个宁死也不投降凯撒的小加图,他的五世祖老加图是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他是平民出身,因在第二次布匿战争表现英勇成为军团长,后来还做过监察官和财务官的位置。

他曾写过一本关于农业的书,书中介绍了他理想中的庄园,这种庄园在公元前1世纪的意大利曾经很流行,庄园里劳作的并非全部都是奴隶,也要雇佣许多自由民和小农场主,并且这种模式的庄园多修在海边、能行船的河边、公路旁以及繁华的城市附近。

古罗马获取奴隶的方式“主要”是战争,军队的后面往往跟着奴隶贩子,将战俘当奴隶出售。等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后,基本上就趋于和平了,这对发展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