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白色与幸运星(八)(1 / 3)

佩洛内特是巴黎协和桥的设计师,18世纪的建筑很复杂,一会儿是妖娆的洛可可,一会儿是庄严的新古典主义。

不过随着1747年国立路桥学校的成立,这种“传统”终于终结,建筑与科学在这时被拆撒。工程师们从此可以自由发挥技术的潜能,而富于想象的建筑师们则可以专心设计房子,从此工程的归工程,艺术的归艺术。而工程师也逐渐视为“人与社会整体进步”,古典建筑理论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当建筑理论不再能处理建筑形式的概念逻辑与生产过程中复杂需求之间的差异时,它就被科学计算取代了。

佩洛内特便是“工程派”的,他刚成为学徒就负责设计和建造巴黎的地下总渠,39岁就成为皇家设计部主任,负责培养桥梁和道路工程师并监督他们实践,不过1794年他就因为年老而去世。

拿破仑的军队里有许多他的“学徒”,有一个叫约瑟夫·道斯的人还参与了协和桥的现场施工,而他算是整个“工程派”里资格比较老的了。这个参与波河大桥修建的佩洛内特算是那个协和桥建筑师家族里的后辈,而且他也不负责设计,只是负责现场施工,总设计师还有其他工作要完成。

这座桥还要承担都灵的城市供水,以后甚至可能成为意大利中部的主要水利工程。另外就是罗马图拉真的考古发掘,古籍上说都灵以前是意大利通往高卢的必经之路。

乔治安娜这才想起波拿巴提起过,让她修一条路的事,可以贯通里昂和意大利,不过这件事她就当他说着玩给忘了。

不过这些工程师没忘,前期勘测都做好了,缺的是资金和人力,何况塞尼山路修好了,这条路修起来就没那么紧急了。

波河大桥是16世纪佛罗伦萨圣特丽尼塔大桥后在意大利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桥梁,是佩洛内特式的现代建筑原则首次在意大利出现,它很快就被意大利人系统地采纳了。

改成钢架结构也不是那么难接受,英国人也拿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证明全钢结构也可以胜任他们需要的载荷。虽然这座桥是“总统”下令修的,验收方和使用方却是意大利人,他们还预计在桥的两端建设码头,桥的延伸部位还要修起重机和驻军马匹的饮水槽,起重机参考的是达芬奇在米兰大教堂为升降圣物铁钉设计的机构,有了它之后上了年纪的神父们就不用吃力地爬上爬下了。

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难的是完成桥梁附属工程的一个变体,本来按照“都灵”的工程师的特殊服务需求,他们要在紧邻大桥下游建一座大坝和一条新的水渠,为工厂区和农业灌溉供水。

这意味着这片流域有可能升级为河港,以通航的方式建造运河,但安理会没有通过这个建议,第一是巨大的费用,第二则是“特殊问题”。

….

都灵传说是由里昂、布拉格和都灵组成的白魔法大三角以及伦敦、旧金山、都灵组成的黑魔法大三角的交汇点,城中有一个广场就是传说中的“地狱之门”,法国人占领期间在广场上树立了一个断头台。

因为这一点,他们不同意将大桥下游的自然坡道改成用阶梯状石头瀑布,它的作用就像本内特的论文所写的。不论是波河还是塞纳河,河床上都有大量砂石,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均,水力达到一定数值就会造成流土破坏,使得地基失去稳定性,从而威胁建筑安全。哪怕沉降只有几厘米,由于砖块是紧密契合的,也有可能造成断裂。

一般修桥会在枯水季,可是波河的丰水季长达9个月,和塞纳河的情况完全不同,丰水和枯水期的水力坡度相差很大,才需要修这么一个坝来减缓水力坡度。

如果是全石的桥,为了应对这种负载和卸载变形,在轻质地基部分可以用传统的办法,比如半桩式,现在波河桥已建部分就是用的这种方式。到了河中心就要根据立体定向和水力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