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儿,都是喜形于色的,“回主子,正房那头的母家,可摊上大事儿了!”
绵宁侧福晋心下一喜,江南叫女子荷香、雪柳两个去关窗户、关门儿,将那五音给扯到里间儿来,轻声轻嗓儿地问,“怎么着了,你细细说。”
五音都兜不住笑,“嘿”地一声笑出声来,“回主子,可了不得了!皇上不是下旨,要九月才奉移先帝爷老主子的梓宫么?如今这都七月底了,现在就开始忙活各项事儿了。举朝上下都在忙碌着,包括将各种治丧之事,在满字和汉字之间互相转译。”
因大清的朝廷中满汉大臣皆有,故此如谕旨等所有文件都需要满汉文字之间互相转译。有的是由汉大臣拟就的,需要转译成满文;有的是由满大臣拟就的,就要转译成汉文。
有些更重要的,需要通传全国各地,甚至藩属国的,就更要同时满字与汉字的谕旨一起发。
而这内里自然有些要紧的字眼儿,是绝对一个字儿都不能转译错的。一旦转译错了,那当真是要掉脑袋的!
这样的事儿,在大清的历史上可没少发生过。譬如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翰林院在呈进给孝贤皇后的册文时,在给皇太后老太太的称谓上出了重大的事故。
继续阅读!
翰林院主要是汉人翰林,故此是以汉字拟就的册文,里头用了“皇妣”二字,满文翻译成“先太后”。虽说单从这翻译上来说,问题不算大,毕竟“妣”就是对死去母亲的称谓,所以翻译成“先太后”还算可以;但是问题是,彼时皇太后老太太已然健在,怎么就成了“皇妣”和“先太后”呢?
这岂不成了咒皇太后她老人家死么?身为孝子的乾隆爷为此勃然大怒。
彼时乾隆爷想召协办大学士阿克敦等人进内询问,结果阿克敦等人竟然早已经散去了,气得乾隆爷将阿克敦革职,交刑部治罪。
——这位阿克敦不是旁人,正是阿桂的父亲。
乾隆朝这件事儿,错虽然不是错在翻译上,而是错在翰林们的汉字称谓本身就是不妥,翻译的人便也没深究,只是按着汉字的字面,机械地给翻译了,再加上阿克敦等人的疏怠,才叫乾隆爷发了大火的。
可是却也由此可见,重要的文件之中,对于皇家人物称谓的措辞和翻译,该有多要紧。
五音呲牙而乐,“……福晋的阿玛布彦达赉为首,率领几位总管内务府大臣,如阿明阿、缊布等几位大人,一起向皇上呈进了一份奉移梓宫途中的赐奠折片,结果内里竟然将孝圣宪皇后的名号给写成了‘孝贤皇后’了!”
绵宁侧福晋听罢也是睁圆了眼睛。
孝圣宪皇后是乾隆爷的生母,也就是皇上的祖母;而孝贤皇后则是乾隆爷的皇后……这是将儿媳妇的名号,给冠在婆母头上,这是差了辈儿了!
“哎哟,哈哈……”绵宁侧福晋都忍不住拊掌而笑,“这可不是大事儿么!这回啊,咱们嫡福晋的阿玛,可够好好儿地喝一壶了!”
“怪不得今儿一大早,正房那边儿的动静就不对劲儿了呢。也是啊,遇上这么件大事儿,怎么能不吓得如坐针毡了呢!”
绵宁侧福晋又想了想,还是笑意不止,“孝圣宪皇后是钮祜禄氏弘毅公家的堂房所出,布彦达赉却是钮祜禄氏弘毅公家嫡系大宗的子弟,这可当真是自家人不敬自家人,可见这堂房所出的,便已经是皇太后了,却也在他们嫡系大房的心里不当回事儿么?”
“那如今咱们的皇后娘娘,岂不也是如此了?”
钮祜禄氏自家“内讧”,叫她这沙济富察氏在旁瞧着,可当真是痛快呢!
五音瞧着主子高兴,哪儿有不尽力凑趣儿的,“回主子,皇上为此大怒,将承办奏摺的主事德宁、缮写的笔帖式兴保,俱着交刑部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