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
八王口中称是,心中仍是有些不甘。
待张永德去正殿稳定了大局,提醒太子不能再耽搁了,当速速解决大统问题。太子这才撑着招众人进殿听旨。
众臣陆陆续续向大殿走去。从配殿过来的时候,八王远远地见太子孤零零的坐在台阶上,过堂风吹动着灵幡孝布,似乎要把太子包裹进去,更显出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众臣很自然地走到殿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站下。
八王忽然觉得一个台阶就把太子和臣子分隔开来,还没有登上皇位就已然是这般境地,将来还不是孤家寡人。
八王的心一沉他,元僖,包括元佐都是有过夺嫡之心的人,明争也好、暗斗也罢,争到最后难道就是要争在这个境地。只是隐忍了这么些年,踌躇满志的心似乎就等今日,难道又要拱手相让,他不甘心。
八王当立!他想起曾经的传言,他是太祖的血脉,他不能就这般轻易的放手。更何况有人已经先下了手,那杯毒酒……他安慰自己,他不是要争皇位,只是要争一个好好活着的权利。
路过台阶时,瞥见太子自己支撑着缓缓站起来,似乎是在积攒自己的威仪。邓国公说要进而思退。或许是站在旁观的角度,才能看的更清楚太子的背后空空如也,而要面对的却是满朝文武。以一对众,这不是他想要得到的境地。
他本能地绕过了台阶,和呼延王爷等一众大臣站在了一起。燕王自是跟随。
台阶上的龙椅赫然在目,太子立在跟前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和孤单。八王想如果他得到那个至尊之位,会得到很多从未有过的特权,也会失去很多原本普通却美好的日常。此时他若不动,将永远失去皇帝宝座,但起码他的身后还有亲人、有兄弟、有盟友;而台阶上那个人——所有人都是和他相对立的——他将孤军奋战。
八王心里定住了劲,静等结果。
除了张永德,一个不曾想到的大臣奉旨前来。这人叫吕端。
吕端虽是老臣却起起伏伏,并未像赵普张永德这般名动天下,名望甚至连寇准这样的后辈都不及。这样一个默默无争的人确实让人忽视,更何况前一年他因赵元僖之事牵连被贬官。这或许正是先皇临终启用他的深意所在吧。
吕端托着圣旨再次宣读了立赵元侃为太子的诏书。紧接着还有几项任命授寇准为太子太保。朝中之人都知平素里寇准与八王交好,怎么会把寇准任命给太子呢?
八王暗自思忖或许正因为寇准与我交好,才特地把他派给太子。寇大人是耿直尽责之人,要尽好本分,不支持也得支持了。皇帝这步棋下的高,一个任命就把八王的同盟变成了太子的臂膀。
八王正想着,又听吕端念道“贤侄德芳礼智诚孝、仁义忠勇,堪为皇族楷模。朕赐回金锏,上可打昏君、下可打佞臣。望贤侄忠心辅佐太子,保江山永固。”
这是更高的一招棋。金锏本就是太祖赐予八王的,把八王的东西收走再赐回,太祖的眷顾就成了先皇的恩德。又把八王架在一个贤王的名位上,你再要夺回皇位就是忘恩负义、倒行逆施了。
八王惊异于先皇的心计之深,一切圈套都准备好,再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八王惊出一背的汗,庆幸自己没有走出那一步。刚要舒口气,呼延王爷扯着他的袖子轻声提醒“接旨谢恩呀。”八王这才上前仰头接过圣旨和金锏。
文官找了隐忍沉稳的吕端,武将找了德高望重审时度势的张永德,处处设计却又当众加恩稳住了八王,大局已定。吕端方宣布传位诏书,太子赵元侃改名赵恒,继承大统。新皇易服登基称帝,众臣三叩九拜恭贺新皇。
典仪官端来御酒。一杯敬天地、一杯祭先皇、一杯贺新皇。
新皇端着这酒迟迟不行动。他又想起适才茶水有毒之事。他有些求助地望向最前排的八王。八王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