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铸炮法(1 / 2)

现在就连钢铁的量产化还没能实现,特种钢材的量产化更是无从谈起,只能想办法从技术层面上突破了。

朱舜带着赵斗米走回了铸炮车间,询问道:“有没有尝试过西洋铸炮法。”

赵斗米先是点头,又是摇头:“恩师,西洋的阳模铸炮法已经尝试过了,但是也无法做到让火炮炮膛最硬。”

“火炮浇铸完成以后,冷却的速度影响火炮的机械性能,冷却越快质地也就越硬。”

“要想让火炮的使用寿命提高,只有让炮膛的硬度最高,才能提高使用寿命,也就是说要让炮膛先冷却下来。”

“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铸件一般都是从外向内冷却的,炮身先冷却,随着温度降低逐步向里面冷却。”

“所以才会把浇铸好的火炮填埋在泥土里一到两天的时间,做不到让炮膛先冷却,只能让炮膛的冷却速度和炮身保持一致了。”

朱舜很清楚弟子赵斗米所说的物理现象,散热速度和表面体积是相等的,炮身的表面积比炮膛要大,所以冷却的速度就快。

炮身冷却的快就先收缩,这也就造成了炮身已经冷却硬化了,炮膛还没进行冷却结束,质地比炮身要软。

往往会造成炮膛的变形,严重了炮膛内壁还会出现裂纹,残次品的数量提高。

所以红夷大炮在铸造完成以后,一般都会进行灌水测试,测试已经完冷却的炮膛有没有裂纹。

要想提高火炮的使用寿命,技术难点在于炮膛的冷却速度。

朱舜渐渐有了主意,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斗米,喊来一名匠头演示西洋铸炮法。”

赵斗米看到恩师脸上的表情,难道恩师有了解决办法?赶紧去找来了一名精通西洋铸炮法的铸炮匠人。

等到这名铸炮匠人走过来,居然是一名穿着青布对襟的红毛番,来自荷兰的铸炮匠。

赵斗米看出了恩师心里的困惑,解释道:“这是二叔花银子从西洋人那里买来的,那些西洋人真是不知圣人教化,毫无人性可言。”

“为了一些银子居然抢着把西洋的铸炮匠和学者送到松江府,听过来送铸炮匠的管事说,西洋人贩卖本国子民的热切都快达到疯狂的程度了。”

大航海时代的船长和所谓的航海家们,确实是一群人渣,为了金银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大明的晋商也好不到哪去,和那些渣滓一个德性,只要有银子通敌卖国那叫一个卖力。

朱舜想到那群通敌卖国的晋商,心情就有些不痛快,等到工业革命在北方五州府彻底铺开,有的是时间慢慢弄死这帮卖国贼。

师徒二人交谈了几句,西洋铸炮匠开始演示西洋的阳模铸炮法了。

首先要制作一个阳模,西洋铸炮匠拿来一根作为支撑体的锥型木材,用草绳密实的裹缠出大炮的形状。

裹缠出的阳模要比炮膛小很多,阳模表面距离炮膛最少有30厘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裹缠完毕,两名学徒用黏土和水也搅拌出了大量的泥浆,西洋铸炮匠把这些黏土泥浆一层层均匀的涂在阳模表面,每一次都要等干透了才继续糊下一层。

因为只是演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等着一层层泥水涂上去,西洋铸炮匠演示了三四层就让几名学徒搬来了一个涂好的阳模。

西洋铸炮匠拿出铲子刻刀等工具,在干透的阳模表面进行矫正,就像大明铸炮法雕刻石蜡一样,把阳模矫正的和炮膛一致。

朱舜在旁边看了一段时间,就在西洋铸炮要开始演示下一步的时候,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阳模再刷几层,最少要比正常阳模厚1厘米。”

厚1厘米?

赵斗米不解的看向了恩师,难道是要铸造更大口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