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巳时末,桑久璘出了山,又行不到半个时辰,桑久璘见到了敛河,顺敛河向东不到一刻,便遇到一座茶寮,茶寮里正坐着几名歇脚客。
时近午时,桑久璘还真是有些渴,便骑马到近前,闻到一股浓香的鱼汤味,可勾起了桑久璘的馋虫,之前几日桑久璘都没吃好,昨晚那顿虽丰盛,滋味却很是普通,这鱼汤这么香,味道应该会很不错吧。
于是,桑久璘毫不犹豫下了马,将马栓在茶寮外,进了茶寮。
这茶寮看着很是破旧,半间土胚房加上木柱草顶,搭出勉强遮阳遮雨的草屋,内里只有四张桌椅加上墙侧的灶台,只是一处临时歇脚的地方。
茶寮中,坐了两桌休息的客人,独自一桌的客人正在吃面,另一桌的两人只是喝着大碗茶,除此之外,茶寮里还有一老一少,老的坐在灶台边,小的一见桑久璘便迎了过来。
“这位客官这边请,”小二装模作样的擦了擦桌椅板凳,请桑久璘坐下,“您是喝茶啊还是吃面?”这小二整天迎来送往,见过不少各类客人,像桑久璘这样骑着马的,穿着毛皮斗篷的,挎着剑的,连脚上的簇新的靴子也在连日的雨里只沾了点泥的,一看就是不缺钱的主,自然是要热情招呼的。
桑久璘坐下,仔细张望了一下略显昏暗的内室,除了门口大大的“茶”字幡,其内并无文字,自然也就没有菜单,只好向小二询问道:“你们这儿都有些什么吃的?”
“我们小店的鱼汤可是一绝,从大清早开始熬,现在喝味正好,来我们这儿打尖的客人都会点一碗鱼汤面,家爷的手艺没得说,面条筋道爽滑,”小二看向临桌吃面的客人,“客官您说是不是?”
那客人一愣,胡乱点了点头,三两口将面一吃汤一喝,拍下数枚铜板走了。
小二忙对桑久璘说了句:“客官稍待,”跑去临桌数钱,“一二……九十,正好。”才冲着离去的客人喊了句,“客官下次再来啊!”
然后又喜滋滋地跑回桑久璘桌边,继续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我们小店还有早上新摘的芽儿菜,鲜嫩无比,客官您一定要尝尝,我们这儿还有溜鱼块,煎小鱼,还有还有今儿早上打了小半篓小河虾,客官要不要尝尝?”
桑久璘数了数,一共才五样东西,便道:“将你说的这些都上一份吧。”
“好嘞客官!”小二冲后厨喊了一遍菜单,才跑去临桌收碗擦桌。
后厨的老丈听到菜单,这才站起来,去灶旁添柴拉箱,转身去洗菜的木盆洗了一下手,抹布一擦,从桌案上布罩的面团上揪了一下块下来,揉搓成条又很快扯开……
桑久璘看了几眼就没再看,不看就不用为卫生状况糟心,这种小摊子上,揉面扯面前记得洗手的,已经算讲卫生的了,而且草木灰,还是这时代平民的主要清洁剂,没办法太计较,还是不看了。
很快,面上来了,八九寸的大碗盛了八分满的汤,雪白的面条在雪白的鱼汤中冒出头来,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桑久璘先闻了闻,鱼汤面很香,并无杂味,因汤有些烫,所以桑久璘便先夹起一筷子面,吹了吹,尝了一口,味道适中,面条筋道,称得上一句好吃,但也仅止于此,毕竟桑久璘吃过各式珍馐美味,自然觉得这面普通了些,但比起昨夜的丰盛饭菜,今天这碗面却好吃太多了,吃了几口面,又浅尝了口鱼汤,确实鲜美。
很快又上了一道鱼汤芽儿菜,翠绿的菜汁飘在白色的鱼汤里,看起来颇有食欲,桑久璘夹了一筷子,芽儿菜确实鲜嫩,味道也还不错。
很快又上了溜鱼块,炒河虾,煎小鱼。溜鱼块平平无奇,稍有腥气,顶多占了个鱼肉新鲜,河虾很小,约半指长,吃起来有点费事,但也鲜嫩,煎小鱼只有巴掌大的两条,刺有些多,只能说还是炸的好,可这种小摊子是绝不肯费油的。
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