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寝殿里。
官家一面更衣,一面听着内都知张茂则禀告这几日查点景福殿的收入。
自王安石主持变法后,景福殿中的内库,从仁宗英宗年末时空荡荡地可以跑老鼠的状态,到了如今财货已是充填了大半。
这点令官家坐了这张龙椅后,也是真正有了许多的底气。
但问题是若如此敛财,没有激起大规模民怨,那么诚如王安石所言,国不加赋而天下足是确实可信的。
可问题是民间真的没有怨言吗?
从近来奏上的官员而言,都是说好话,言新法不仅没刻害百姓,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刚被王安石推举为淮南路转运副使的蒋之奇就说,百姓列状乞求早日推行助役新法,百姓们言,上不推不赀之惠,下受罔极之恩。
王安石对官家说,百姓都是如此想法,如称助役法使人情不便,则为妄也。
官家心想这蒋之奇不是背叛欧阳修的那个人吗?他的话能信吗?于是他听了这话是有些将信将疑。
蒋之奇后,开封人士,编写三司敕并诸库务岁计的郭逢原(王安石弟子)上疏说请陛下侍(王安石)以师臣之礼。
郭逢原将天子比作周文王,周武王,将王安石比作孔孟,要皇帝对王安石持师臣之礼。
官家看了很不高兴地对王安石说,这个人很轻率啊。
王安石说,郭逢原这人是人才难得啊。
而偏偏就在这时候,官家又听说各路开始有蝗灾,但各处安抚司又延奏或不奏。官家问王安石为什么让安抚司不奏灾害之事?
王安石说,蝗害的事本州奏上就好了,不必让转运司再奏,如此枉费纸币笔,也让陛下劳费精神,不能深思熟虑御天下之大略。
官家听了王安石的话觉得是这个道理,但心底怀疑却更多了。
张茂则禀告完后,官家问道:“听闻坊间对市易法怨言极多,你可听说了吗?”
张茂则道:“听说了一些,但并未至严重的地步。”
官家道:“当初行市易法时,朕早有所料了,那些兼并家商户们必是生不满,或许会鼓动百姓闹事,但只要不出大的差池,能延续下去,朕就姑且不去谈他。”
说到这里,官家对张茂则笑道:“朕是不是有些三心二意了。”
张茂则道:“臣不得不斗胆说一句,陛下治国之勤,忧民之心,怕是还要胜过了祖宗,也请陛下保重龙体,莫太过操劳。”
官家笑笑道:“朕不敢说胜过祖宗,但只要能制了西夏,也好歇息些时日。”
说到这里,官家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说章越九辞翰林学士,到底是何因?是不是朝中有人阻挠?”
张茂则闻言道:“这……这臣就真不知了。臣虽与章越在英宗皇帝在位时打过交道,但这些年早已没见过面了……”
官家点了点头道:“卿不知无妨,朕等你知的时候再言。”
这时候上朝了,这一日是五天一次的大起居。
官家将御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同时在京朝官也可列朝议论事。
大起居中王安石等宰相都已是列班,至于张商英也是怀疏而来,默默站在班序上,他今日已是经过合门通禀言自己有疏要呈奏,故而破例允许入殿。
他如今在等候一个合适的时机递上。
再等片刻,等官家升座后,那班头处站着那宦官道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之语后,若宰执无事要奏时,他张商英便出班将奏疏递上去。
随着呼吸的渐渐急促,张商英的热血也是渐渐沸腾起来,康慨激昂之意在胸中酝酿,当年韩琦片纸落四相是何等了得。
那是多少年轻官员向往之事,一封轻如鸿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