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赞同“对,我妹子这么有生意头脑,咱啥都不怕。”
几人正说着话,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陈曦很自觉的起身去接电话,因为到现在为止打到家里的电话都是找她的。
陈家人现在已经对电话铃声习惯了,陈成栋左右睡不着,便跟着媳妇一起进了厨房,帮忙生火准备午饭。
陈旭忙完了院子里的事情,上楼去啃那一堆的复习资料。
电话是穆朝阳打来的,初时陈曦还以为这家伙听说了服装厂的事情,先打个电话来请罪的。可穆朝阳话里没有一点儿心虚,且很快就将话题转到了物价、粮价上。
听对方的语气陈曦就知道穆朝阳十有八九还不知道服装厂那边发生的事情,而且电话旁边应该还有别人在,所以穆朝阳没办法直来直去的跟她说事情。
穆朝阳提到了沈城地区部分物价可能会有调整,还‘不经意间’提到了因为沈城豆油、白面相对紧缺价格居高,上面应该会从某些地方调配物资来平衡本地价位,而沈城作为主要的大米产地,可能也要加大对外的输出。
那段话精简出来就是豆油、白面要降价了,而大米因为要对外输出,内部消化的少,势必要涨一些。
陈曦家的米糕之所以卖的火热,口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源于沈城白面的价格比大米高。
在面食比米饭价格高两三倍,人们又得紧着肚子吃饱的年代。蒸糕以其贴近面食的口感,和相对低廉的价位才能迅速占领拢山县的市场。
一旦馒头、包子等等面食的价位与它相差无几,那蒸糕的竞争力就不大了。
陈曦听穆朝阳说完,应了一声“我明白了,这事儿我会和家里说说,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豆油、白面降价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儿,可对指望蒸糕赚钱的陈曦一家来说,就是断财路的大事儿。不过陈曦早有心里准备,她以前曾听外公说过,大约是在八八年左右,沈城的面价就会大幅度回落。
陈曦当初弄蒸糕也不过是为了改善家里人的生活条件,捞第一桶金。现在她与林家三叔服装厂那边合作的不错,与生产电热毯的李勋宇那边也有了合作的意思,家里的蒸糕生意不过就是给父母寻个营生而已。
若是将来蒸糕不赚钱了,大不了陈曦再想别的点子。她这个掌握了未来几十年发展脉络的人,还能愁赚钱的点子不成。
穆朝阳了解陈曦,打这个电话不过就是给她提个醒。若是没人听着,穆朝阳自然有话直说,说完还能和陈曦腻歪几句。偏偏他二婶子一看他打电话,立刻就找借口到了窗根儿低下,明晃晃的偷听,这就让穆朝阳心里不舒服了。
若是穆老爷子在,他二婶敢这么贴过来,肯定会被老爷子念叨。偏偏老爷子这会儿去外面看人下棋了,他二婶见自己不好开口撵人,自然就站在外面不走了。
陈曦知道对面有人听着,就没说服装厂的事情,两人匆匆挂了电话。
穆朝阳扫了眼紧贴着窗户晃悠的人影,没说话,又从桌上捞起份报纸,慢悠悠的看了起来。
窗外的穆家二婶看对方没里自己,有点儿不甘心,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穆朝阳依旧不抬头,她这才撇撇嘴开口道“朝阳啊,你这电话里说的什么事儿呀?”
穆朝阳头都不抬,淡淡回了句“二婶子要是打听明白了,是不是还要在村里帮我四处宣扬。”
穆家二婶子一噎,表情有些讪讪。穆朝阳继续道“婶子是我长辈,有些话我不想说的太多,只是我还要给婶子提个醒。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您啊多在脑子里转转,免得给自己和家里又惹一堆麻烦。就算有我三舅的面子,有些事情也还是得公事公办”
穆朝阳的话立刻就让穆家二婶子脸色一阵青白交替,之前因为她听墙角往外乱传话,差点儿就泄露了重要的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