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守岁,柳云卿与李仙儿直到那日上三竿之际才洗漱完毕。勤学不辍,又从摆着各色书籍的书岸之上,从九经、十七史、七书、《国语》、《荀子》、《扬子》、《管子》之中,翻出那《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看了小半晌。
这些日子以来,柳云卿按照范仲淹的吩咐,求学于河南先生尹洙,方知学海无涯,科举对知识面的要求甚广,只得硬着头皮,对着满书架的书籍苦读开来。
好在那“柳小乙”生前也并非一无是处。这诸多的书籍虽不说样样精通,但也全都或多或少的清楚一二。于是柳云卿此刻用功,也算大有裨益。
大年初一,宋人也流行拜年。一大早的,那潘、曹、石、慕容几家全都打发下人,拿了名刺前来登门。柳云卿也免不得入乡随俗。打发那柳赐一,柳赐二、柳赐三、柳刺四几个前去几家拜年。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而已。
今日凌晨之际,遥遥的听着那汴梁城之中,爆竹声声,好似春雷滚滚。喝了些许屠苏酒的柳云卿再无睡意,不知不觉的想起了十三娘来。
千百思来,万般想,不知怎底又睡了过去。梦中又是十三娘飒飒风姿,就在那没花丛中,一声大红衫儿,俏生生站在八角凉亭之中,与李仙儿那班姬续史之姿,谢女咏雪之态,不同,爽朗俏皮,各有一番风姿。
早餐完毕,背着李仙儿偷偷将那诗经静女一篇抄写在一张薛涛笺上,忽而又连连摇头,觉得十三娘闺蜜虽唤作静姝来,但那性子却相差甚远。咬着笔杆,想来想去,最终写了那《硕人》之篇。
柳云卿小心翼翼地将薛涛笺叠成纸飞机的模样,怀揣着,走出了听雨楼。对倚在假山小亭之上的李仙儿说道“今日正旦,小乙哥哥我去给河南先生拜个年。虽说没有师徒名分,但那师徒之谊怎底也是实打实的哩。”
李仙儿闻言掩口而笑,说道“小乙哥哥拜会了和南先生,可千万要到那天波门前的王家走一趟,想必十三娘又那城阙之上吟唱毛诗,道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哩。”
“呃!”
心思被李仙儿一语道破,柳云卿好不窘迫,挠了挠头皮,红着脸说道“拜着看吧,要是拜会了河南先生,时日尚早的话,去一下天波门也是无妨的。”
就在李仙儿笑语盈盈之中,尴尬的出了月亮门。叫上三郎,二人联袂出了垂花门,又带上了呆虎儿来。三人牵着马屁,出了大门,取道往汴京城而去。
纵然大雪漫道,但正旦之日,一应小商小贩全都无影无踪。三人三骑奔驰在官道上,也比平日快了许多。少时从那朝阳门而入汴梁城中。
柳云卿却并不去拜会那河南先生,径直就去了天波门带。
~~~~~~~~~~
天边刚露出一抹血红的时候,在王府那深深的庭院当中,后花园内的小筑之上,被圈足在家的十三娘又是一夜未眠,懒懒地爬起床来。
雕漆绘花的架子床四周扎着紫色的纱幔,鬓云乱撒的十三娘头顶是一袭一袭的流苏。蹬上绣鞋,自那架子床月洞出来,坐到梳妆台前,满头青丝胡乱的梳了一个坠马髻来,插上了一支金簪,这就拿起了挂在墙角的松纹古剑,步履匆匆的出了屋门。
丽儿见她只穿着里衣,急忙将大红衫儿披在她身上,小跑着跟了上去。
后花园之中,梅花凌雪而盛开。那枝桠负者厚厚积雪,矮矮地垂了下来。白雪映照着红梅,分外晶莹,红梅衬托着白雪,煞是清幽。
那寒梅簇拥着的小亭之中,赫然是一匹毛色油亮,绸缎一般的栗色大马,见到十三娘走过了,马儿扯着缰绳,欢快的打着响鼻,朝天长嘶着。
“登徒子!”十三娘手臂一挥,那尚未出鞘的宝剑压着骏马的脖子,剑眉舒展,丹凤美目流传秋波,露出浅浅梨涡,笑着呵斥道“休得张狂!”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