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景的突然疾呼,却让帐下的将士们齐齐虎躯一震。
在他们的印象里,从没有见过上将军如此惊慌。
洪涛捋了捋脉络,奇问道:“天子以多打少,取胜乃是大概率的事,义父为何会认为其中有诈呢?”
不仅仅是他,就连狗头军师吴晚荣都露出了诧异之色,“莫非,将军从中看出了什么?”
见众人询问,戚景这才作出解释,道:“众所周知,高丽和东虏为军事结盟,他们狼狈为奸,建立了互为唇齿的依存关系。在之前的京城保卫战中,东虏军曾被少丞的琼州精锐全歼殆尽,就此,鞑子元气大伤,变得老实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被灭族。”
一顿,他又道:“在高丽与扶桑展开的血战中,海上为主战场。所以,只善马背的而不识水性的东虏鞑子,并没有帮上太大的忙。而现在,大奉军兵临城下,为避免出现唇亡齿寒的惨象,东虏骑兵必定会挺身而出,与高丽一同作出协防。而眼下,他们却是连面都没有露上一露,这岂不奇怪?有王牌军放着不用,却派人送书求和,岂不是有悖常理?”
是哦!
怎么把东虏这茬给忘了呢?
抗击扶桑的水战,他们确实是出不上大力,但对于地面上的战争,他们可是一点都不怵头呀!
虽然说,他们大都粗蛮无知,但也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东虏绝不可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所以,东虏的不现身,就是一处大的漏洞。
而戚景也因此判定,此中存在阴谋。
若这个说法得以成立的话,那问题可就严重多了。
高丽的节节败退,极有可能是故意表现出来的假象,其目的,自然是顺水推舟的诱敌深入。
而所谓的议和,则是在骄傲的基础上再让奉军松懈几分。
之后,他们就会在埋伏的地点突然发难,即使灭不了奉军,也能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任谁都不可能防得住。
一旦这事属实,天子可就危险了。
现在问题出了,该怎么去应对呢?
一提到对策,戚景就不禁挂起愁容,且还一副颓唐的模样。
洪涛见状连忙问道:“义父为何如此?”
戚景叹道:“无他,只因是爱莫能助!”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一片哗然。
从这话里,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可能要发生什么不祥。
对于这件事,戚景并没有刻意避讳,而是明言说道:“我主危矣!”
“危矣……”
“嗯!倘若,我军距离天子保持在五十里内,那么,我还能做到急速行军、及时救驾。可是,君上却降旨让我退后两百里安营,如此远的距离,即使我军插上翅膀,也不一定就能如期而至!所以我才说,这一回是爱莫能助!”
洪涛先是恍然,而后咬牙说道:“即使如此,咱们也应该尽量地搏上一搏。万一,能遇到可趁之机呢?”
“我儿说得有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事实还没有大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而咱们,也不应该提前放弃。”
“请义父下令!”
“好!传我将令,三军火速集结,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救驾!”
“是!”
……
以事态的发展速度来看,戚景的救援计划确实已经晚了。
其实,不仅仅是他,就连齐誉的消息也晚至了一步。
甚至,连高丽自己都没有想到,大奉的天子竟然这么地急于求战,连小半天的时间都不愿意耽误。
经他这么一推波助澜,战局的变化就如同是九天风云一样,一息一形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