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救也不是,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这时因议和有功,礼部尚书兼参知政事的李知孝出列道:“臣有一策,或可解一时之急。”
赵竑忙问何计。
李知孝道:“蜀中乃我大宋之地,自不可不救,然国内之患未定,实在无力远征,且有伪朝阻断长江,朝廷想要支援也不可得。”
众人听他啰嗦,皆露出不耐烦之色。
李知孝察言观色,忙道:“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懂,北朝伪帝自然也能看得出来,如今我们已经议和,不如遣使去北边,请北边出兵入蜀。”
立马有人反驳道:“北朝之野心丝毫不弱于蒙古,让他们入蜀,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李知孝笑道:“我话还未说完。如今蜀中虽名义上还是奉陛下号令,然早就听调不听宣,之前北伐,东南两路皆奋勇作战,虽然功败垂成,但不失忠义,唯有西军踟蹰不前,其对陛下之忠心,早已经荡然无存。与其如此,不如断尾求生。”
李知孝忙反驳道:“臣所言乃肺腑之言,一心为国,岂是你们这些只知道空谈的家伙所能理解。况且我话还未说完,尔等便出言打断,到底谁是国贼?” 赵竑气得脸红,厉声道:“且听李相把话说完。” 李知孝忙作揖道:“陛下圣明。臣之计策实乃二桃杀三士之计。陛下明旨令北朝伪帝入蜀支援,暗中可派人先入蜀中,暗令蜀中将校投降蒙古人,暗中保存实力。到时双方在蜀中必有一场大战,最后无论谁败了,胜利一方也必然损失惨重,此时陛下自可乘机收回荆湖北路,重新掌控长江水道。蜀中亦不失也。” 赵竑闻言大喜,道:“李相所言有理,众卿可还有补充。” 众大臣皆无良策,见皇帝已经表态,哪里还会反对,皆沉默不语。 于是赵竑便着人厘定圣旨,一份送往开封,请求华国出兵支援蜀中,一份让大内高手秘密送往蜀中。 开元三九二四年,八月,柯崇云令柯崇风为先锋,南希仁为主帅,领五万大军从江州入蜀;柯镇恶则率领五千骑兵前往蜀中。 去年,南宋将汉中割让给华国,当时南宋十万北伐军有半数直接留在了汉中,成了华国之民,另有小半家小都在蜀中,因而返回了蜀地,但对柯镇恶的本事都心存敬服。 此番柯镇恶光明正大进入蜀地,一路过广元、入剑阁,经绵阳直抵锦官城下,自无一人抵抗。 等他抵达锦官城后,出乎意料的是,蜀中将领竟直接将赵竑下达的投降蒙古人的密信交给了柯镇恶,这便是等于,整个蜀地直接选择归附华国了。 这事其实并不算奇怪。 蜀中将领畏惧柯镇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蜀中将士对懦弱的赵宋皇帝实在彻底心寒。 咱们在蜀地艰难抵挡外族入侵,胜负未分,死伤了那么多将士,你不发一兵一卒来救援,一句话便让我们投降蒙古人,那些死去的将士如何能够瞑目。 蜀中彻底倒向华国。 南希仁大军在柯镇恶抵达后的第三天到达锦官城,修整了三天,分处两万人马留守城池,其余人马包括原先留守的一万守军共四万五千大军开赴乐山雅安前线。 霍都大军在乐山呆了七八个月终于适应了此地气候,又与蜀军打了几场,胜多败少,但皆是小胜,无关大局。 这一日,霍都正督军攻城,忽然看到对方军中多出一杆“柯”字大旗,前排一将,胯下启着一匹高大白马,但本人却身形矮小,正是数年未见的柯崇风。 此时柯崇风已经十九岁,刚刚进入变声期,身材如十二三岁的少年。 霍都见了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