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左右幽冀战局的,不仅有正在冀州数千里战场上拼杀的双方将士。更有远在雒阳的衮衮诸公。
光和六年时,因为黄巾军来势浩大,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举火,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因而朝堂诸公,尚能勉强放下成见,团结一致。但这种团结是脆弱的,光和七年,幽州、荆州、豫州、兖州的黄巾军都已被剿灭殆尽,实力最强的冀州黄巾也在卢植的连番进攻下,显出疲态,张角三兄弟授首,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诸公意识到,新一轮的争夺,开始了。
而这争夺,由低至高可分为三层,最浅的那一层,是平叛功劳的归属。而纵观整个平叛过程,汉军共有三位主要将领有可以摆上台面的功劳,第一位是北中郎将卢植,他在到任之初即大破神上使张程的十多万黄巾军,既然连战连胜,最终将张角等人包围在广宗县。
第二位是镇贼中郎将朱儁,在他的率领下,官军大破豫州、荆州黄巾军,斩首数万。
第三位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在此公的指挥下,官军不仅大破颍川、豫州的黄巾军主力,更在东郡大胜东郡黄巾,斩首七千余级,并擒杀黄巾军东郡渠帅卜巳。
而在这三将中,朱儁曾被波才打败过,并连累皇甫嵩被受困。因此,虽说他后来也多有斩获,但战功是肯定不如皇甫嵩的。
而余下两人中,皇甫嵩在汝南、陈国的功劳是要跟朱儁共享的,因此完全算在他头上的功劳,则是在东郡擒杀七千多黄巾军。
至于卢植,这可不得了了,人家对付的是实力最为强劲的冀州黄巾,而且一出马,就击败了神上使张程的十多万人,然后五战五捷,将张角兄弟围在广宗。按目前情况的发展态势来看,张角兄弟授首也是早晚的事。
而一旦卢植有了剿灭张角三兄弟的头功,涿郡卢氏是说什么也会成为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一样的顶级世家大族了——毕竟人家立的是再定河山的大功啊。
这可不得了了,因为如果只是会威胁到皇权,那朝中的世家大族或许还会替卢植辩驳几句,毕竟皇帝是谁跟大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你说涿郡卢氏要凌驾在大家之上,成为顶级的世家,那就怪不得衮衮诸公一并说“不”了。
因为自世祖光武皇帝中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利益早就被各大世家大族瓜分完了。而一个新家族的出现,或另一个家族的突然壮大,都势必会对其他老家族的既得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这一点,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
至于汉帝本身,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一旦卢植真灭了张角三人,那他的威望只怕放眼整个汉地,都找不到第二人可比拟,如果此人是布衣出身,那还好说,因为汉帝也需要引入一把新的利刃,来制衡逐渐失控的世家大族。但问题是,卢植背后,也站着一个同样庞大的家族,且他本身,还是个经学大家,正所谓握笔能以文乱法,提枪可陈兵问鼎。汉帝可不想,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而何进与张让为首的八常侍也普遍对卢植没有好感,前者是因为卢植会直接威胁到他的兵权,后者则因卢植自出仕以来,就不但一直拒绝他们的示好,还一条心跟自己作对的缘故。
总之,朝中诸公在早朝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基调——平乱头功,万万不能给卢植。
“启禀陛下,卢中郎将所部正与贼战于邯郸。而眼下六月将近,天气酷热。陛下何不遣使劳军,以激励众将士杀贼报国之心呢?”一个连名字都叫不上的议郎出班启奏道。
“嗯,卢中郎将所部,近来屡立功勋,朕也确实该派亲近之人去慰劳他们了。”汉帝点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左丰。”
当即有一身穿绿袍,马面无须,眉毛习惯性深拧,眼眸小如芝麻的小黄门在玉阶下躬身,用公鸭般的声音道:“微臣在。”
“这劳军重任,就交给你了。所需物品,一一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