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一次商业模式、商业思路上的转变。
过去,影迷需要通过买电影票或者买影碟买DVD来观看一部电影。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都不会有无限的预算。
这就要求他们只能去从茫茫不同的电影中挑选。
这个时候,渠道的强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内容好不好,并不是主要因素。
有一个强大的渠道,把电影推到影迷面前,让他们发现、让他们看见,才能让他们去付费购买。
要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电影存在,哪怕这电影的内容再好,也会隐入尘埃、无人问津。
好莱坞巨头都是靠着这种传统电影模式下的渠道为王的优势,控制了许许多多的独立电影公司和独立电影人。
像奈飞这种会员的订阅制,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了。
每月交10美元的会员费,就可以无限制的观看平台上的所有电影了。这就不再有预算上的困难,真的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对影迷来说,就不需要挑来挑去了;对电影来说,就有了在影迷面前更多的展现机会。
而且,平台还会有推荐算法,可以智能的从尘埃中找到影迷喜欢的电影。
很多在传统渠道里籍籍无名的电影,就可以在这种模式下走进无数影迷的视野之中,只要电影的内容好,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展现机会。
过去的那种模式,会形成渠道的主导权力。
就像哈维·韦恩斯坦这种,因为掌握了渠道,所以能到处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电影节里寻欢狩猎,就是因为他占据了主导地位。
不去讨好他,哪怕电影拍得再好也拿不到渠道资源,也无法呈现给影迷。
会员订阅的模式就不一样了。
传统的受制于观众的“有限预算制约”而形成的渠道优势消失了。观众不再受预算有限的制约,渠道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新模式之下,是由观众的“有限预算制约”变为了“有限时间制约”。
这会是一个更公平的体系。
有的人是大富豪,就不会有预算制约;有的人穷,看电影都要反复斟酌、挑挑拣拣。
这就很不公平。
可是把制约条件从“预算”换成“时间”,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谁,所有人都一样,一天就只有24小时。
所以,从渠道为王到内容为王的底层逻辑就出现了。
前者是“预算”,后者是“时间”。
在会员订阅制的模式下,影迷可以不受限制的看无数部电影,可是要受到时间上的制约……这就要求一部电影想要真正的获得青睐,就一定得是好电影,得让影迷心甘情愿的付出时间才行。
一部烂片,就算推荐给了影迷,他可能看3分钟就放弃了,就不看了。
这跟买电影票或者买DVD可不一样。
这种真金白银的花钱,即便不好看也要咬牙看下去,不看就浪费了,就只能被动的付出时间。其实就是一次上当受骗的过程。
还真是骗。
比如日本的成人小电影市场,就会存在着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封面杀”现象。有的女演员在封面里貌美如仙,让人心潮澎湃,影迷兴致勃勃的把影碟买下来,拿回家一看……靠!上当了!
会员订阅制,不存在上当受骗这一说。
这部电影不好看,那就不看了,直接换下一部电影,总之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看的电影。
这种模式,才会更符合电影行业的发展。
不管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内容。
本就不应该让渠道方去称王称霸。
现在的很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