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废了兴平帝,转而自己做皇帝。
但这样做太过粗糙,不是逼不得已应鸿羽不会这么做,不然就是他向左,而人心向右。
第四步,封邦建国,宗庙追封。
这些殊礼什么的都是虚的,算不上什么,接着应鸿羽宣布建国,这才是真的篡位。
十月中旬,秦王应鸿羽上奏,应古礼请许开国。
帝许,并以雍州关中之地为秦王封地,允开国立庙。
也就说除了镐京这一座都城,金城千里之地都是应鸿羽的合法封地了,关中他说了算。
从新莽开始,凡志在篡位的权臣,其改朝换代工作的最后一步,都是封邦建国、宗庙追封。
所谓“封邦建国”,即大臣被皇帝册封为“王公侯伯子男”等贵爵后,根据制度建立起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并创设相应的权力机构。
如应鸿羽就在镐京的秦王府,立六部封百官,实质上秦王府已经代替行使了朝廷的职能。
可以说,现在的大虞名存实亡,一切就看什么应鸿羽什么时候入主大内,行禅让之礼了。
秦国一立,秦国的宗庙也就立了起来,追封祖宗册封先人,应鸿羽自然不会忘。
宗庙是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按照古礼的规定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建立宗庙之后,也就代表秦国真正意义上独立,应家的祖先从此受秦国百姓供奉,再无魂飞魄散之忧。
其实早在应鸿羽受封孟津侯之后,应家祖祠就诞生了福地,开始福地还很小,能容纳的祖灵之位比祖祠灵域多不了太多。
后面应鸿羽封公,福地就很大了,起码应家嫡系近支死后都能进入福地避难,甚至可以说享福。
现在建国立庙,有实际封地,其福地规模迎来了一次空前扩张。
不仅应家所有血脉后人可以享受福地庇佑,就连得到应鸿羽敕封的大臣也能进入秦国宗庙福地。
一般的县豪家族就能在祖祠诞生灵域,但能供奉的祖灵极少,最多几位。
郡望世家看起来远超县豪家族的规模,可一般情况下祖祠诞生的也是灵域,只要是灵域,能供奉的祖灵数量就有限。
谷頳
这也是为什么诸多大族会想尽办法维持自身家格,甚至拼命提升家格的原因。
越大,级别越高的家族,出败家子家主的概率就越小,这些家主都会在有生之年为家族兴盛繁荣殚精竭虑。
因为他们知道死后的真相,如果不努力得不到族人的认可,得不到先祖灵的承认,那他们就没资格入灵域享受香火供奉。
一旦灵域的位置不够,往往会根据生前对于家族的功绩来排序,排序靠后的祖灵离开灵域自生自灭。
小家族还好,祖灵能供奉一位,都不用争。
任凭你功绩再大,只要没有得到朝廷敕封,增加阴福提升家格,那先进去的祖灵自然不会让出位置。
可要是中等家族,比如郡望这一级,能供奉的祖灵往往是数位,但这一级的家族很难提升家格,做出特别大的贡献。
所以往往排序靠后的祖灵需要和当代家主竞争,一旦功绩低于当代家主,出现儿子请父亲、祖父离开灵域的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人世间的一大悲剧,生时亲恩和睦,死后骨肉相争。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过多发生,福地就成了诸多郡望世家的努力方向。
一般来说,受封高等贵爵的家族便能诞生福地,可福地的大小却取决于爵位实权的大小。
很多虚爵贵族,也就是没有实际食邑的贵族,他们家族的福地也就比灵域好一点,供奉祖灵的数量并不会增加多少。
夏地的贵族爵位一共六等,王、公、候、伯、子、男,其中王爵的地位太过超然,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