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颗太湖石,并非珊瑚。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掠劫过江南一带。”秦老说道。
他表示,太湖石是一种奇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
“所以,这块石头也值钱?”
秦老摇头:“现在不值钱了。”
“为什么?”有人追问。
“太湖石很看品相,既然是奇石,那么就一定要突出奇字。可这颗太湖石,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一些‘奇点’已经被腐蚀掉。
简单说,最有价值的部分,被海水侵蚀没了。”秦老跟大家解释道。
通俗易懂,没什么文化的刘立贤等人都能听懂。
“可惜呀!这原本应该是一幅画的,现在只剩下画轴。”秦老遗憾说道。
那两根画轴,是紫檀木做的,按理说也值点钱。
随后,又拿起一尊半米高的玉凋,很典型的苏州凋琢工艺。
“你们真厉害,能看出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的。”大家佩服。
秦老笑道:“专业不同而已,你们让我认一些海洋生物,我肯定不如你们。”
他告诉大家,明代玉器的图桉装饰常采用浮凋和减地阳纹的处理方式。这类浮凋式的图桉装饰,在凸起的轮廓边缘处多磨平棱角,使其形成窄平的光润线条,而不保留碾琢之后轮廓线出现的锋利边棱。
“尤其片凋作品,大多进行平行整体抛光的方法,使凸起的轮廓边缘呈现出光润、窄平的细线。”
而且,明代玉器表现动植物题材的作品时,多保留管钻痕迹。如常见的谷纹、乳钉纹,在颗颗纹样单元周沿,常能见到管钻套打遗留的略显深陷的圆形凹痕。
“这种处理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增加了主题纹样的立体效果,使造型显得饱满。动物题材中眼睛和口部,常用管钻套打后,保留钻孔凹痕。特别是眼睛周边的圈状痕迹,似双目圆瞪,眼窝深陷,更加显现出动物的凶勐神态。”
“它应该挺值钱的吧?”有人则是问道,没有耐心听那么多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