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从京城出发,或者京城车站本身有的指标。
如果车辆去了其他城市,是要占用别人的运量的,这种消耗得不偿失。
主要的三条线:
第一条线,京城—钢城,主要依靠原有的运输指标,以炼钢厂为基础,发展贸易和生产业务,转移重工业生产能力。
未来炼钢厂将代替轧钢厂成为主要生产基地,结合当地生活成本低的优势缓和轧钢厂工人的生存压力和物质冲突矛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京城与钢城互联互通,打通资产和资源运作壁垒,轧钢厂必将能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第二条线,京城—乌城,该线路目的性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两地物产差异,以及配给上的不同,来实现物产交换。
说白了就是,乌城现在的发展还很落后,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少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力,科学和技术就是生产力。
那轧钢厂就要用科学和技术去换取乌城的自然资源,用以丰富京城以及周边人口聚集而造成的资源不平均现象。
这种行为国家自然也是在做的,但依靠供销系统本身是覆盖不到所有城市和地区的。
轧钢厂不跟供销社抢大面,李学武跟李怀德制定的目标是,只盯着肥肉吃。
因为肥肉太多了,就算是被咬了几口,供销社也不会在乎的。
况且现在又有政策支持,轧钢厂只要符合规定,同时又能跟供销社协调好供销关系,那这就不是矛盾。
轧钢厂总没去做供销社自己的业务,而是开辟了一个特殊渠道而已。
到目前为止,双方合作和发展的还是比较融洽的,尤其是马主任今年有望更进一步,未来的合作会更好。
第三条线就是京城—津门,别看现在李学武没在津门布局,办事处还都在计划中,可津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只要打通了津门到京城的火车运输线路,那就相当于打通了航运线路。
京城到津门,快车只要两个小时,货运最多半天时间。
李学武在钢城的基地太小了,只能作为维护和生产基地来运营,航运还得看津门。
现在正在洽谈和办理的航运业务会有二十七艘千吨级货船从津门港码头装货,运往半岛以及港岛。
虽然在最高层面上双方没有建立明确的关系,但是互相的贸易还是存在的。
就李学武了解到的,六零年与霓虹的贸易额是两千三百万美刀,到今年已经发展到四亿七千万美刀了。
这是什么概念,今年是什么情况,外部环境又是个什么情况,两方面在没有建交的情况下贸易额已经达到了这个高水平的额度。
原因就在于六二年十一月份双方互换了一份《LT备忘录协定》,该协定有三个原则,那就是官方协定,民间合同,以及个别照顾。
贸易发展是成倍数增长的,而贸易往来则是需要航运基础的。
国内的造船业发展缓慢,虽然近几年从其他渠道引进了造船设备,但造船也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
千吨级货船是海上航运的基本吨级,调查部同津门的协调工作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当前的形势不明朗。
不过李学武不担心这个,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姬卫东敢说行,那就是从外事和调查部两个方向都有信心。
李学武在给李怀德的筹划中,并没有说东风航运的事,但提到了造船。
这也是在董文学家里说起未来计划时预定的造船业目标,轧钢厂是要有自己的运输船队的。
外包可以赚运输的钱,内则可以承担轧钢厂本身的产品运输任务。
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