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那边现在可能已经有划船经济了,但绝对不大。
钢城现在有连接津门及港城的渠道,必然要走的快一些。
这块肥沃的土地只缺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不断流失资源和人才支援全国的情况下,依旧是老大哥有其必然的历史地位。
现在做厨房厨具,做水杯挂具,做五金工具,未来是要做儿童玩具、生活器具的。
李学武在跟李怀德和景玉农讨论联合三产企业的时候就说过,不要大而全,甚至连完整的管理班子都不要。
就要它的生产能力,设计和规划交给统一的研究所,管理交给管理中心,省却一切麻烦。
为啥?
如果有一天这个产品不被市场接受了,那轧钢厂也不用背负厂区报废的损失。
大不了换一种商品继续生产,小车间有着灵活多变的转变空间。
只要在轧钢厂庞大的资源和支持下,这些孵化出来的小厂子能迸发出惊人的生产力。
在钢城的生产基地里发展思路依旧是这样的。
为什么没有汽车全套生产车间?
今天我要造红星吉普,明天我可能要上红星大吉普,体量小,转身不困难。
还是那句话,轧钢厂的集团框架不倒,这些工厂随时都能转身,进而迸发活力。
这一次出口商品交易会最大的收获不是超千万的订单,而是外界对于轧钢厂五金小商品,以及其他商品的认可。
外商的认可,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接纳和认可。
在国内,你就算是把饭勺做出花来,那也是饭勺。
可在国外,这饭勺真有可能成为艺术品,增加附庸价值的。
早前都说外国人的钱好赚,弄个啥都当艺术品。
人的生活中就不能缺少艺术吗?
答案是不能。
这些年我们会因为国情和发展忽略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在未来,在后世,我们终究是要补上这一课的。
你就看LV、Gi等等,这些奢侈品品牌每年要从国内赚走多少钱就明白了。
他们的商品就真的是优秀商品吗?
不见得,有的质量还不如仿的呢。
可为啥大家都去追求这种品牌效应?
因为他们把商品标榜成了艺术品,张扬商品本身之外的艺术价值和其他附庸价值。
就像一个破碗,扔在地上没人捡,可要是能证明它是乾隆用过的,它就成了文物。
今日之轧钢厂,今日之钢城小商品亦是如此,多走一步不是自绝于人民,反而是引领这种时尚。
李学武看着账本上的统计数字,看着小商品的订单量爆表,不怕有同行来模仿,只怕这种风气传播不开。
仿造的永远干不过专业的,炼钢厂一炉特种钢运到五金生产车间都用不到一脚油门的运费,你怎么跟我比啊!
今天展销交易会上的故事,终将会在未来重演。
(感谢好大哥黑夜0522赏白银盟,铭感五内,无以复加,再次祝愿好大哥龙年大吉,心想事成!)
(另:借好大哥白银赏的机会,开通盟主群,方便交流,加群方式在书首页简介展开内容中!)
再次感谢各位好哥哥的长久支持,老武用心写,卖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