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这才是为君之道(1 / 4)

公子世无双 张采臣 356 字 2022-07-13

登基以来二十四载,恍惚如一日,眼神从殿上恭谨站着的诸位臣子脸上逐一掠过,右侧为文官,左侧为京中披甲武将,够资格身穿绛紫官袍的毕竟少之又少,而后面穿红穿青的人里,景祯皇帝突然发觉其中有些面孔并不算太熟悉,把目光缓缓收回来,落在百官身前空着的两张椅子上,发出一声微不可查的轻笑,甚至连腰悬双刀代替平公公昂然站在御阶上的二皇子都没听见。

保和殿这两张太师椅,是从太祖皇帝开国时就传下来的规矩,第一张椅子是天子赐座给司天监陈家历任观星楼主的殊荣,大周有王爷、国公可登朝会、不可涉政的惯例约束,这张椅子其实多数时候都是空着的,第二张太师椅则是赐座给王朝历任保和殿大学士,以示天家对首辅大人这等肱股砥柱的倚重,两张椅子同时空着的情况,在景祯一朝二十四年还从未发生过。

但高坐龙椅的天子,却在此时感觉到一种万事尽在掌握的心安和自信,这种久违的感觉恍如隔世一样,头戴九旒冕的李燕南沉吟着回想,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时,正是踌躇满志登基继承皇位的那一天,那天前来参加朝会的臣子,从御阶下面一直排到殿外,泱泱千余人众口一词山呼万岁,微微摇头,修成五境也不能长生,人哪里能万寿无疆呢。

可是,他很想再听一次群臣跪地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拢在明黄龙袍袖子里的右手紧握成拳,二十余年来励精图治曾被史官誉为大周中兴之君,连民间都曾有“景祯之治”的赞誉,还活着且在位的帝王能载誉如此,遍观史书都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了,可他没想过,会在有生之年看着这座传承数十代的王朝垂垂老去,他不甘心,可惜日升月落春水东流,谁都挡不住。

陛下不许在朝会上再议雍州、凉州,有兵部那位据说死在回乡路上的邱大人做前车之鉴,首辅杨公又不在,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的重臣们没人愿意跳出来言多必失,朝会上只议了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景祯皇帝抬头瞥了眼站在殿门处默然不语的萧静岚,意兴阑珊地摆摆手,打断了太子殿下跟户部尚书王宗厚的问答,就生出了散朝的想法,有些话还是在朝天殿说更合适。

二皇子殿下显然是提前就得了嘱咐,一见父皇略带倦意的摆手,就立即扬声道:“若无事启奏,今日便就此退朝。”

王宗厚低头挪步,站回文官队列,保和殿暂时陷入令人惴惴不安的安静。

景祯皇帝点点头,冷眼看向殿上众人,他知道,一定有人盼着陈无双会来搅乱朝会,可司天监一天不倒,皇家在人前就顶多只能厉声呵斥他几句,即便他胆大妄为到撕毁圣旨、谮穿蟒袍,也不能将陈家这一代唯一的嫡传弟子降罪或是问斩,帝王心术重在权衡,为人臣子却讲究审时度势,朝堂上身穿官袍的人里,总有些等着看一出好戏,之后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做的。

风往哪边吹,草就要往哪边倒,从来都是如此。

天子转身退朝,百官躬身喊过一句恭送陛下,失望或是窃喜的都依次退出保和殿,成群边走边窃窃私语,却有一个不太合群的从五品官员没有出宫,萧静岚不屑地看了眼一众比他官衔都高的官员离去,摇摇头,提着佩剑径自绕过保和殿,做了官就得学着去明白朝堂上不成明文的规矩,他要说的话只能在朝天殿说,这座偌大的保和殿上他没有说话的资格。

萧静岚故意走得很慢,低着头不去看身边路过的俏丽宫女,对他而言,再好看的皮囊都比不过家里糟糠之妻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一碗菜粥,那时候家里穷到煮粥不舍得多放米,只好混着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从哪里采来的野菜一起熬成一锅,以他十一品的剑道修为,放眼天下无处不可去,若是为了挣些银子,即便去投奔江湖门派或是司天监,都能换全家一世富贵,他只是不肯。

一身文武两全的本事,要卖也只能卖给帝王家,他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