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裘邑中的一处小宅院中。
自曲阜搬到此地居住的高张,正与高柴对弈。
高张落下一子,随后抬头望向坐在对首的高柴,开口问道:“柴啊!我听说你在菟裘大夫的手下做邑司寇。
但我到菟裘七天,你每日都要来同我弈棋,难道菟裘平时没有什么案件需要审理吗?”
高柴闻言,一面观察着棋盘上的局势,一面回应道:“叔父作为高氏之主,平时治理的都是临淄、即墨那样的大邑。
在齐国,仅临淄一城,仰高氏鼻息生存的便有五乡之民,您一句话,便可以左右数万人的命运。
做惯了大决定,您不了解菟裘这样小邑的情形倒也在情理之中。”
高张闻言来了兴趣:“喔?难道治理国家,还有大小之分吗?”
高柴笑道:“那是当然。治理小国,要讲人情。治理大国,要按法令。
讲人情,能够得到乡民的拥戴。用法令,能够获得贤士的效命。”
高张闻言不免诧异道:“我只听说过要用法令匡正国家的道义,纠正百姓的行为,却没有听说过用人情治理国家的。你的这个说法,是孔夫子教给你的吗?”
高柴摇头道:“非是夫子所言,而是我自己参悟出来的。”
“此话怎讲呢?”
高柴道:“强调法令的政令容易得到贤士的效劳,但却因此失去民众的依靠。
强调人情的政令容易令民众欢愉,然而贤士却因为不容易受到提拔,所以选择远离。
叔父身为齐之二守,位高而权重,日日思虑强大国家的方法,哪怕吃饭睡觉也不得半点安宁。
而我作为菟裘的邑司寇,却有时间陪您下棋。
这不是我比叔父更加贤能,而是我们所面临的情况不同罢了。
齐国乃千里之大国,生民众多,性情各异,城邑之间的情况也不相同。
同样的政令,放在临淄为良政,放在即墨就是恶政。
所以您用法令来治理国家,借此来收拢贤才,用他们的智慧帮助您进行治理,这是正确的做法。
但同样的做法,在菟裘却不适用。菟裘民寡而地少,民性忠厚而少奸计,遵周礼而鄙夷俗。
要想治理菟裘这样的小邑,只需摸清他们的性情,设立相适应的赏罚制度,再树立几个受人尊重的长者作为榜样。
民众的习俗与法令相符,他们所认为的对错与法令保持一致,人人家中又皆有多余的粮食与钱财。
如此一来,又有什么人愿意触发法令招致责罚,菟裘又哪里需要什么人来治理呢?”
高张闻言,总算明白了高柴的治理之道。
他不由感叹道:“鲁民忠厚,世人皆知。只可惜啊!如果我国的百姓也如同鲁人一样忠厚,又何至于这么难治理呢?”
高柴听到这里,只是笑着回道:“叔父这么说,未免也太贪心了。齐国虽然难以治理,但却因此而强大。鲁人虽然忠厚,但却因此而弱小。”
高张不解道:“什么叫做因为难以治理而强大呢?”
高柴回道:“当初伯禽与太公分别前往齐国与鲁国就藩。
伯禽三年后,才到镐京向周公汇报政绩。
而太公五个月就返回了。
周公问伯禽:‘为什么报政如此缓慢呢?’
伯禽回答:‘我在改变当地的风俗,变革当地的礼仪。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
周公旦又问太公:‘为何如此迅速呢?’
太公说:‘我简化了礼法,顺应当地的风俗去做。任用贤才,推崇用功之士。’
周公听完二人的回答后,叹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