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还是通过这种手段,君权进一步的削弱、侵夺外朝权力,特别是如今为一品的内阁大臣们的权力。
历朝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总是这样不断的交替变动,本质上其实是不变的,仍是最高中枢权力的争夺。
汉朝有外朝和内朝,外朝有宰相三公,内朝也有尚书省等,到了隋唐时,尚书门下中书这些本来的内朝,完全变成了朝廷外朝中枢,于是唐朝后来又有了翰林院、枢密院等这些新的内朝来制衡外朝。
大明开始有丞相,后来废丞相制度,外朝直接就是六部,再后来皇帝忙不过来,设内阁协助。
内阁渐渐重新演变成外朝中枢,于是大明天子们又搞出司礼监代天子批红,成为新的内朝。
但阁监虽然达到平衡,却也有些权力失控。
朱以海可不喜欢那套。
总理处也就势在必行,不仅得以保留,权力还再次加强。
虽然总理处还没设什么总理大臣,仅以总理处值守或御书房行走的名头,但成员却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如今的几个总理处值守大臣,便是首辅宋之普,大学士张国维、京营总督王之仁,户部尚书虞大复,大宗令、邓王朱聿键、司礼监秉笔太监刘朝,左都御史刘宗周七人。
又由内阁、中书、翰林、六部等处选调五六品的官员,充乾清门行走,分左右两班,日夜分值,总共四班,每班八人,各设领班、帮领班。
行走为五六品官员,领班,帮领帮为三四品官员,他们也都和总理处值守一样属于京官兼职,轮班到总理处当值,具体的工作就是协助总理处值守的这些总理大臣们当值时的日常工作,处理总理处的文书,记注档册,撰拟文稿等。
不当值的时候,则仍做好自己本职。
说到底,总理处这么一个非正式衙门,整个的办事流程很简单,就是奉旨办差。协助朱以海参谋决策,然后皇帝有旨意,他们负责传递旨意,督办差事。
不像内阁,做为朝廷法定的正式最高政务机关,是有一整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奏章的上呈,拟票贴黄,上呈皇帝然后再经司礼监批红,再转回内阁,根据批红再处置。
但总理处不同,这就是朱以海一人说了算。
现阶段来说,总理处似乎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但很明显,朱以海是有把他发展到超越内阁的打算的。
宋之普做为内阁首辅,也是总理处值守,内阁还有张国维也在总理处值守,他向来都是完全听命于皇帝,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君臣二人一路来到乾清门外,边走边聊。
“陛下打算什么时候收取江宁城?”
在门口,宋之普有些忍不住问道。
转眼就已经要到二月了,现在长江以南,清廷的鞑子兵和绿营基本都被摧毁了,却还唯独剩下半座江宁城打着绿旗。
这未免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
身为内阁首辅,虽然早不复如严嵩张居正等这些权相的大权独揽,可毕竟是首辅,特别是现在大学士们已经是官居一品,真正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朱以海停下脚步。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江南的连串胜利,比预计的还要顺利还要快,六千八鞑子说灭就全灭了,杭州的李遇春、郑继武、潘映娄、朱大纲、朱国藩等,苏州的土国宝,松江的严公子这些人先后亮旗。
而安庆的张天禄张天福兄弟,太平的卜从善等也都反正,这倒是一时间点亮整个江南的红旗。
这意外之喜来的太突然,好是好事,可是倒是让朱以海原来的一些计划行不通了。
尤其是严我公。
本来还打算等诱来清军千里增援,他到时再让严我公想办法‘突围出去’,继续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