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秒杀无数人,哪怕他现在后宫才十三人,但他才三十不到,一个嫔妃给他生三五个,也能生出三四十啊。
他也不担心生多了成国家负担,反正世降一等,小五现在封秦王,他嫡长子将来就只是嗣秦王,嫡长孙将来只是郡王。小五的其它儿子,更得降四等袭爵为郡公。小五的其它孙子,更是直接就成子爵了。
这种爵位继承法,不怕人多,反正嫡长房最多传七代,其它旁枝五代后就全成庶民了。
如果这些子孙里有出息的,自然也还能立功再封爵,没本事的,当个庶民也挺好。
跟朱元璋那样,子孙世袭不替,还代代裂变分封,这种负担,再厉害的王朝都承受不住。
“陛下,那两位皇子还没找到吗?”陈函辉问。
“嗯,找到点线索,确认了宋鸣梧之前所说的确实为真,他们是被带到关外去了,但现在具体在哪,还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不在最初的鞑子手里了,被转卖了几次了,还在查。”
对于这两个没什么印象的庶子,朱以海也只能是全力去找。
虽然有人担心这两皇子年幼时被掳,在鞑子那里为奴,也许已经夭折,就算幸存下来,可也只怕成了宋鸣梧那样了,这样的皇子接回来怎么安置?
朱以海没想这些,只要人还在,就得想办法找回来。
就算真被摧残变的跟宋鸣梧一样,他也会养他们一辈子,只要不立为太子储君,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影响。
后宫还有三位妃嫔又怀上了。
而皇后也把公主交给乳母喂养,身体年轻,很快又能怀孕,小五虽立为秦王,也仅是庶长,是没机会为储的。
不过陈函辉并不如黄斌卿那样野心勃勃,希望外孙能够为储,他对宗法制也是看的很重的,大明讲究的是宗法嫡长继承制,不仅是立嫡长子,还是大宗嫡长房继。
从皇帝家立储,到诸藩王立世子,都是这个制度,立嫡长子为太子、太子,若嫡长子没了,则立嫡长孙。
所以大明有皇太孙,有世孙,甚至有世曾孙。
没嫡长孙,那也要立庶长孙,除非长房一脉没人,否则绝不会轮到二房三房等继承的。
而诸如唐朝,就是立嫡制度,嫡长没了就立嫡次,一般不会立孙。
朱以海也没打算更改这个祖制,嫡长制不是选贤制,但却是最稳妥的一种继承制度,一旦立贤,那就可能掀起夺嫡之战。
鞑子后来的秘密立储制度,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立贤制度,这也与鞑子的旧传统有关,毕竟鞑子从野蛮部落到入主中原,其实也没多少年,努尔哈赤时代都是贝勒共议军政,皇太极时也是八旗王公决策。
但大明这样搞肯定不行,取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