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决定采纳,换阁,让大臣廷推。
“这次廷推是要选新一任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暂定各六员,重新推选组成新一任内阁。
以后内阁三年一任。”
皇帝话锋一转,却又提醒大臣们,新一任内阁,并不是说一定要换人。
重点是以后三年一届,大学士有政绩身体强健者仍可会推连任,最多可任两任六年。
大家疑惑,不是换阁吗,怎么又说连任?
但多数人知道宋之普都要出外,所以这次肯定要全换的。
绍天朝大学士是正一品,位极人臣,现在换阁,如何安置史无前例。
“朕提议是内外交流。”
“大家先推选一下新一届内阁的首辅!”
朱以海的内阁换届重组,并没有太过前卫,没有说选个首辅,然后让他提名新内阁成员们。
殿上一众会推大臣们,也没想到这次会变化这么大。
面对皇帝直接开始的会推第一项,推选首辅,大家也只好顺着开始商议。
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翰林学士,协理大臣徐石麒第一个提出人选,“老臣以为宋首辅在阁三年,从龙起义,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如今也年富力壮,可继续统领内阁,辅左陛下,老臣推选宋首辅连任!”
黄道周、蒋德璟等协办大学士也赞同。
宋之普才能不算很好,但他统领的内阁也是很安稳的三年,况且他还有个东林身份,若是此时去相,难免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直在琢磨皇帝的话,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既然把事情弄这么正式,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留宋之普。
而且他自反正归来后,其实在朝中完全成了孤臣,他也有意维持自己这般孤臣的定位,很少与以前的关系们再怎么往来,很忠实的充当着自己谏议大夫之职,在监督这块还是很履职的。
上任以来,都弹劾拉下上百官员。
“陛下,宋首辅确实劳苦功高,不过既然要组新一届内阁,臣以为还是当有些新气象,内阁换届更替,也能让中枢更有活力。
臣推举川陕五省经略文安之为首辅,他在西南主持一方,表现极为出色,既安稳了四川,又平定了云南叛乱,还收编了西营,击败了清军,夺回了汉中、甘肃,功绩赫赫,由他入朝,带领新内阁,辅左陛下,极为合适!”
推选文安之,是洪承畴顺着皇帝的思路找到的合适人选。
既得出身正,更得品德坚,还得有足够的功绩,而这些文安之都符合。
文安之今年五十六岁,六十不到,符合年富力壮这条,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是张国维、蒋德璟同科,进士庶吉士也是非常正的出身了。
而他在绍天朝以前,历任翰林编修、南京司业、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也都是清要之职。
何况还因薛国观构陷削籍归,反而是加分项。
弘光朝,召为詹事,不出,复拜为礼部尚书,仍不出,这也是加分项。
而后来朱以海征召,他欣然出山,孤身赴郧阳为巡按、监军,有了二破襄阳之功,后来迁偏沅巡抚,更有平定叛乱之功。而此后入四川,奉旨经略五省,这功绩就更别提了。
纵观绍天朝那些镇守一方的大臣中,没有谁的功绩比文安之更盛。
就算张国维、黄道周、堵胤锡、朱大典、何腾蛟、瞿式耜等都不如。
推选新首辅,那肯定既得看出身,更得看能力,而能力不是说出来的,得看做出来的功绩,文安之的功绩,当之无愧。
文安之还是东林人。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当年那榜状元为文震孟。文震孟是文征明的曾孙,二人同科中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