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南,青岛朱氏宗祠,所有朱元璋后人都可以来祭祀,这宗祠修的很气派,皇帝内库和宗人府都拔了钱,然后各地宗亲会也捐了钱。
本地的红带子们更不用说,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力所能及的捐一些,不管是捐了一千块还是捐了一百文钱,都刻在了宗祠落成的那块大碑上。
当他们马车抵达时,宗祠前宽阔的广场上,已经停着许多马车,另一边系马桩上也系着许多马、驴、骡子,广场上到处是人。
所有人都穿上了红黑色礼服,很庄重,个个腰间系上了红带子,附近的朱氏男丁几乎都来了。
大家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自觉的排起了队。
待到七点整,宗祠大门打开,这里有宗亲会专门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等,大家提着自己的祭篮带着祭品鱼贯入内。
上香,祭祀。
大人鞠躬,小孩磕头。
整个仪式庄重而又严肃,不管平时什么身份,但在这里都是宗亲家人。
祭祀过后,朱慈安带着三个儿子上前,捐献。
“朱慈安十块银元,朱和绅朱和经朱和纶还有没来的朱和纲,各两块。”
负责记账的是宗亲会的理事,也是账房,对他也是很熟悉,恒兴号的三掌柜,在青岛也是有身份的体面人,都说他一年起码进账几千块。更重要的是恒兴号可是青岛数的上的大钱庄,还是皇家字号的,多少做买卖的要仰仗着,三掌柜的人脉关系等自然不低。
“叔真大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捐十八块,逢清明端午重阳冬至新年等还要多捐。”
朱慈安笑了笑,“咱们朱氏一家亲,都是红带子的皇家人,早些年受苦的多,现在圣人洪恩,给咱们这好政策,我也是托圣人洪福才能过上好日子,自然也不能忘记其它宗亲。”
帐房登记好,一旁的保管把钱收了,他们还出了收条给他作凭证。
朱琳坤和朱辅机也都过来排队捐钱。
捐赠全凭心意自愿。
宗亲会收到的钱有专人保管,理事会也会定期查帐并公示,这些钱的用处,也都是宗亲会大会上早定下的章程,比如救济孤寡残疾,新出生的孩子到六岁,年满六十的老人等,都是会有一笔补贴的。
而其它诸如读书进学,当兵打仗,都也有一定的奖励补贴。
收到的捐款有余,还会用来购买一些田地做为祠产,也会买一些地做为族坟,甚至还会建宗仓,用以购买储存一些粮食,以备饥荒,甚至还会建立一个宗亲金,就是如果有宗室族人要用钱,不论是娶亲嫁女还是盖房做生意,都可以申请,通过后就能获得一笔宗亲会的贷款,利息相比外面的要低一些。
至于说如果有大病,甚至还能申请宗亲大病帮扶。
而本钱,就主要来自宗亲的捐赠,宗亲会帐上的钱多,那给宗亲提供的保障也多,如果钱少,则除一些基本的老弱病残的帮扶,其它的一些项目就只能先暂停。
朱慈安每次祭祀,都要捐十八块,家里五个男丁,他成年人捐十块,四个小的一人两块,没规定,但他一直如此。
这边捐钱,那边就有人登记,还有人负责唱报,某某捐了多少,都要感谢的,最后还要抄一张大报,张贴在宗祠大门口。
捐赠完,大家把带来祭祀的祭品,鸡、肉、鱼还有饭馒头等,都拿出来摆在宗祠前,宗亲理事会的当值者,则会把这些分好打包,分送给青岛朱氏宗亲里生活还比较困难的,以及老人、小孩子都能得一份。
“开会了,”
本月轮值的理事们请大家开个例会。
“拜圣皇,谢洪恩!”
轮值理事们带头向北京方向跪拜磕头,高声感谢皇帝洪恩,然后请一位宗亲上前念大明皇家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