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亦显化为精神世界。
世界就是我的身心,这听起来玄之玄,但丁齐的总结却很简单。
当观身境的修炼从心册术进入到心界术,便需要结合养练功夫。所谓养练功夫与丁齐先前所练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谭涵川当初帮丁齐总结的内养与外练之法。这是必须的,否则人无法维持消耗,将来施展秘法时可能莫名就是眼前一黑,然后一头栽倒晕了过去。
由入门到知常,观身境到什么时候才算修炼圆满?心界圆满便自然圆满,它的衡量标准也很简单,就是能够看见小境湖。
假如身心不能自成一个清晰的世界,又如何能发现未知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是有意识的,这就是一种意识的共鸣。
观身境修炼圆满,可以发现小境湖,但想进去便需要修炼入微境了。许是受到灵犀术的启发,丁齐想到的办法就是以有缘之物为引。所谓的“缘”便是寄托心神,一定要是很顺手、很熟悉、更容易引起意识共鸣之物。
既然是丁齐总结的秘法,他教人用的东西当然是景文石,反正这东西也好弄,去青阳河上游的河滩上去拣即可。方外秘法的第二层次第,为什么要起名入微境?它首先就要求感应入微,要在发现小境湖的身心状态以及这块石头之间,建立直接感应的联系。
庄梦周当初说过一句话,“小境湖就是老谭、老谭就是小境湖”,到了丁齐总结方外秘法时,总不能把谭涵川也随身带着,于是就成了“石头便是小境湖、小境湖就是石头”。这块石头的作用是寄托心神,寄托什么样的心神?心界圆满之心神!
入微境或许还可以有别的修炼方式,但丁齐总结的秘法,就是这么修炼的。能够感应入微、寄托心神,便算是观身境入门了。那么入门之后再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知常?便是丁齐当初提的那个问题——你们能否瞬间地、随时地看见小境湖?
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符合“门外不是南沚山,就是小境湖”的要求,然后才可以自如出入。
至于入微境圆满,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丁齐对此已有所体会,便是行走坐卧皆如知常,石头在手中却不像不在手中,总能寄托心神不失。
但丁齐如今也只是有所体会而已,还不能完全做到,据丁齐判断,他本人如今的境界,也不过是入微境知常,接近于圆满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圆满。至于入微境修炼圆满之后,便可以修炼下一层次第隐峨境了。
而丁齐自己还没有修成隐峨境呢,当然谈不上总结出什么秘法。他今日讲述方外秘法,只是从观身境入门到入微境知常。
为什么说这套方外秘法以小境湖为例,因为迄今为止,丁齐所发现的方外世界只有小境湖,而且这门秘法中的很多检验标准,目前都与小境湖有关。据丁齐推测,世上既然有小境湖,那么也应该有其他的方外世界。
至于其他的方外世界是什么样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丁齐的方外秘法为探索小境湖而创,但从原理上讲,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小境湖。至于换一个方外世界还好不好用,这仍需要实际印证。
谭涵川等人都认为丁齐的推测很有道理,尤其是石不全直接用了非常肯定的语气,并在言语间对丁老师推崇备至。
那么印证方外秘术法的重任,眼瞎就落在叶行的身上了。但众人对叶行还有一点不满意,那就是叶行已经点破了那个问题,就算他修成了入微境,也同样无法把外面的东西带进小镜湖。
所以大家又谈了另一种设想,假如叶行真的修成了入微境,印证了丁齐老师所创的方外秘法可行。那么可以再找另一个人来,让他也学会,但事先不要点破叶行那个问题,暗中诱导他随身带一堆东西,将那些物资带进小境湖去。
最好在这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