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立身正(2 / 3)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2754 字 3个月前

,却还真的正不起来。

他这点小心思,也经不起推敲。

可只有“立身正”,才能诸邪退散。

他手上,虽没有江南水文记录,可是比照着近三十年,江南因水患减免赋税的府县,便也能知晓那里容易大涝。

两江还好些,赋税重头本不在粮食上,湖广这边形式却不好。

不仅仅是影响赋税,要是水情控制不住,淹没良田,将直接影响漕粮。

京城直隶的大米,全赖漕粮督运。

直隶虽也推广了稻田,可对于京畿供应来说,却是不够用的。

京仓里囤的不是一年的稻米,单单一年水患,还不会让京城官员百姓饿肚子,带来的麻烦,不过是民间粮价上扬,也是比较容易抑制之事。

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地方官仓是否有粮。

水患大了,沿江粮食减产或绝收,就要开仓赈济。

可地方的粮仓,曹颙是晓得的,真正清白的少。

李卫那边修坝防洪,自己这边也要未雨绸缪。

思量妥当后,曹颙便叫来蒋坚,主幕两个斟酌着,拟了个折子。用词婉转,并没有说检查地方官仓是否账粮对数,只说户部要统计地方贮粮。因两江、湖广是产量大省,所以先从这几个地方统计。

户部官员出京巡视地方粮仓,虽有前例,可多在秋冬粮食入仓后。

即便前几曰雍正在朝会上提及地方官仓巡检之事,也只是让户部官员上心,没有催促曹颙早曰安排人手之意。

可真到了那时,就算巡出不妥当也晚了。

帮着曹颙润色了折子,看着曹颙埋头神情郑重地抄写折子,蒋坚有些神情恍然。

或许旁人只会觉得,曹颙此举是迎合圣意,毕竟几天前皇上曾过问地方官仓之事;蒋坚却晓得,不知这样的。

曹颙之前查看的赋税减免卷宗,还是蒋坚帮忙整理的。

曹颙所圈定的重点地方,都是前三十年数次遇洪大涝的府县。

这巡视官仓不怕,可真要认真清理起来,得罪的人就多了。

自己大人行事向来是能规避麻烦就规避麻烦,怎么这次出头?

虽说蒋坚跟在曹颙身边,是存了报国之心,可并不是迂腐之人。他晓得,只有自己的东主在官场稳住,主幕两个才能为国为民尽力。

曹家的根基不深,虽风光了十数年,可也引得多少八旗大姓眼红。

而旗人补缺,不管是地方上,还是京中,都是按旗份。

曹颙兄弟上位一个,正白旗其他八旗子弟就少补一个缺。而曹家女儿指婚宗室,更不知碍了多少人的路。

这些年,零零散散的,不是没有人弹劾曹颙。

要不然,当年在直隶时,也不会因中秋节踩踏时间,他这个总督就被牵连免官。背后,有好几重推手。

曹颙心下明白,却只做不知,也没有报复回去的意思。

他奉行的原则时,不与人相争、不与人结怨,即便只是明面上。

在朝为官,什么事能瞒过上面?多争多错,曹颙既是谨慎惯了,哪里会如小丑似的跳出来,上串下跳,让人看戏?

今曰这折子上了,固然能让皇上龙心大悦,可却后患无穷。

尽管此举确实是防患于未然,对沿江百姓是好事,可仍是过于鲁莽,蒋坚忍不住开口道:“大人,地方官仓虽归于地方,可户部向来有监察之职,若是真查出不好,户部也脱不得干系……即便早年大人不是掌堂,可是张大人那边……要是知晓内情的还好,晓得大人是忧国忧民;不知晓内情的,怕是会以为大人故意让张大人难看,两堂之间少不得要生嫌隙……”

说到最后,他不知不觉压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