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殿。
刘宏案前此时有两封竹简,乃蹇硕所呈。
竹简上并非帝国政务,而是两首诗。
他虽不是皇子出身,但并非没有文学造诣。
事实上,他不仅通经学,而且会辞赋,曾作《皇羲篇》五十章。
这也是为何他能想出鸿都门学,也是其对蔡邕重用的缘由。
他对诗词的欣赏能力,甚至要高过许多大儒。
“此诗为上乘之作。”看完《与王佐缑氏赏桃》后,他放下竹简,望着蹇硕满意地点头。
蹇硕知他所好,时常会寻一些辞赋,或是寻一些有趣的事情呈给他阅览。
这次找来的两首诗,这第一首质量已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此诗为何人所做?”他接着问道。
“杨明。”蹇硕开口回道。
刘宏闻言一愣,又拿起竹简看了看,接着忍不住笑道:“我道杨明是勇将,未想到他竟还有如此文学造诣,当真文韬武略,世之大才。”
他本就对杨明喜爱,要不然不会破例给杨明封侯,知道此诗是杨明所作,更加欢喜。
称赞完,他接着又拿起第二首诗。
然后很快,他的笑容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吃惊。
再又细读了几遍后,他竟不自觉地站起身来。
“这首《与华歆酒后登邙山》莫非也是杨明所做?”待回过神来后,他转头对蹇硕问道。
蹇硕点了点头。
“大才!不,奇才!”刘宏一脸兴奋道。
第一首诗本已足够出色,但第二首超出太多。
如果把第一首诗定为“上乘之作”,那第二首诗简直就是“千古绝句”!
而且为何先称大才,后称奇才,大才是因为诗句质量,奇才是因为两首诗风格迥异,却皆出自杨明之手。
须知即便如蔡邕那般大文豪,作辞赋时也有其个人风格,但杨明竟能同时把握,实是世之奇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刘宏说完又忍不住读了出来。
仿佛此时,他的眼前有那渐渐落入山中的太阳,以及那奔腾向东海的黄河。
然后他不自觉地昂首,念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时他神情豪迈,仿佛有磅礴之气回荡周身。
“妙哉,实在是妙哉!”他最后拍手大笑道。
蹇硕此时也是面露欣喜。
诗,自然是杨明让他呈的,他不太懂诗词,只是觉得朗朗上口,但没想到竟然能让刘宏如此龙颜大悦。
“蹇硕,你干得好,非常好,今日朕能见这般诗句,实是幸事!”刘宏大笑着坐下。
“陛下九五之尊,天下幸事自归于陛下。”蹇硕见状跪地称颂道。
刘宏闻言越发高兴,忍不住看着竹简问道:“朕记得此前已征召杨明入郎署,他此时在何处?”
“回禀陛下,杨明此时在侍中寺为郎中。”蹇硕如实回道。
蹇硕这么一说,刘宏忽然想起几日前的事情来。
本来以杨明的履历,入了郎署必然是要去尚书台为尚书郎的。
不过当时曹节劝住了他,原因也不复杂,杨明与宦官不对付,此时正值他争夺尚书台关键之际,要是放杨明进去,那等于凭空多了一阻力。
除此之外,曹节还与他说了不能让杨明参与经学之争,杨明如今声望太高,他若真率领今文经赢了古文经,那等于一下坏了他们好事。
可惜了,若不是杨明一直和宦官不对付,就冲这文采造诣,他都想直接把他提为议郎之职。
他忍不住又拿起《与华歆酒后登邙山》看了一遍,然后轻咦了一声,复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