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只知道执行诏令。”刘仁轨说:“不对。如果对国家有利,知道该做就没有不做的,这是臣下应守的节操。”于是向朝廷陈述利害关系,请求留守百济,高宗同意,并因此认为刘仁愿不忠。
高宗到泰山封禅时,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等四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集会,高宗大悦,擢升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刘仁轨迁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根据前后战功,高宗封刘仁轨为乐城县男。刘仁轨出任辽东道安抚副大使、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他先于六月前赴新罗征调其兵马夹攻高句丽,然后北上,作为司空李积的副手,协助其攻灭高句丽。次年,唐军回师,他以辽东道安抚使兼右相的身份与泉男生厘定安东都护府州县。
高宗允准称病的刘仁轨致仕,加金紫光禄大夫,数月后复出,被任命为陇州刺史。刘仁轨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监修国史。因“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高宗令刘仁轨等改修国史。
因新罗吞并熊津都督府及支援高句丽遗民作乱,高宗决定讨伐新罗,任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刘仁轨率唐军横渡瓠芦河,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以功进封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侄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里为此感到光荣,把他的故居称为“乐城乡三柱里”。刘仁轨从新罗前线被召还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监修国史,仍旧主持政务。
吐蕃进犯扶州临河镇,唐军兵败,朝廷任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以图取吐蕃,“于是始有久戍之役”。刘仁轨的建议屡遭中书令李敬玄反对,他因此怀恨在心。刘仁轨明知李敬玄不是将才,但是因为一心想报复李敬玄,所以上奏道:“西边镇守的重任,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推辞不掉,在青海之战中兵败,被贬为衡州刺史。
刘仁轨兼任太子太傅,不久后,他上疏请求致仕,高宗同意他辞去尚书左仆射之职,仍以太子太傅之衔知政事。高宗游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显在长安处理军政事务,令刘仁轨与裴炎、薛元超辅佐太子。李显奉诏赶赴洛阳,由唐昌郡王李重福继任留守,刘仁轨任副留守。
继续阅读
高宗驾崩,皇太后武则天执政,加授刘仁轨为特进。李重照被废,刘仁轨又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专任西京留守,独自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武则天特意写信给刘仁轨,将其与留守关中的西汉名臣萧何并称,刘仁轨却以年老体弱为由而上疏推辞,请求免除自己的留守之任,他还乘机陈述西汉吕后乱政败亡之事,以申明对武则天的讽谏之意。
武则天览奏后,派侄子武承嗣专程前往长安慰问刘仁轨,向其解释道:“今日因皇帝正在守丧不能开口发布政令,眇身我暂时代替他处置政事。劳您从远处劝诫,又上表声称年老多病要辞职,内多责备抱怨,使我忧虑不安进退无据。你又说‘吕后被后代耻笑,吕禄、吕产给汉朝带来灾难’,比喻实在深刻,使我欣慰和惭愧交集。您忠贞的操守,终始不变;劲直的气节,古今罕比。开始时听到这种话,怎能不感到迷惘;静而深思,足为借鉴。而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况您是先朝旧臣,为远近所注目。希望您以匡正补救国事为怀,不要以年迈为由请求退休。”不久,朝廷进封刘仁轨为乐城郡公。
刘仁轨逝世,享年八十四岁,武则天为其辍朝三日,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