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黄家(1 / 2)

小村潜龙 路边栏杆 1005 字 3个月前

在南田用水纠纷中,黄家仗着武力,每次冲突杨家都被迫着让步,等黄家浇完水田后再用水。这次不知怎么的,黄家浇完水田后还不许杨家用水,为此,杨家人和黄家人打了起来。杨家族长和杨家三兄弟都不在家,家族里男主事只有杨墨昌能主事,杨墨昌年纪八十有余,身体还算健朗,拄着拐杖去找保长评理。现任保长韦姓,是偏向黄家的人,这次事件因为黄家太过无理,韦保长也只能劝黄家退让。因为冲突没有人受伤,杨家也只好作罢,冲突就这样平息了。
黄家在那敏村是个大族,到这一代已发展到上千人了。黄家是在杨家定居那敏村到第四代时,也就是杨家出了进士杨芳文之后,来那敏村定居的。那时在那花河以南,杨家只开垦了一块水田,就是这块南田水田。黄家来到后,先选择在那花河以南定居,然后在南岸到处开田垦地,其中与杨家这块南田相邻的水田就有很多。
刚来的时候,黄家只有六户人家,据说是从北方逃荒而来的,经过两代之后,黄家很快就发展到上百人。黄家来那敏村定居,并未征得杨家人同意,那时杨家只有十几户人家,那敏山又地大物荒,来几户人居住也没什么,杨家也就默认了黄家。刚开始黄家要求在那敏山和杨家一起居住,杨家先祖坚决不允许,黄家不得已才在那花河南岸建房定居下来。
也许是遭到了杨家的拒绝,未能在那敏山上居住而使黄家心生怨恨,或者是嫉妒杨家出了进士,黄家从此就对杨家耿耿于怀,一直看杨家不顺眼,时不时就找事情挑衅杨家。
杨家不愿意和黄家共居于那敏山,也是情有可原的,黄家毕竟是异姓,又初来乍到,杨家并不知黄家的根底,怎可放心和黄家住一起呢。那敏山虽然不是杨家的私产,但是杨家先到,并且在那敏山住了四代,杨家就可以不让黄家一同住在那敏山上。黄家是后来者,能在那花河南岸定居并得到杨家的认可,就已经是占到了莫大的好处。既然与杨家为邻,黄家就应该和杨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然而黄家显然并不领情,反而心生怨恨,这就是以怨报德了。杨家是谦谦君子,对黄家的无理和挑衅并不以为然,本着邻里乡亲的,也就不去计较了。殊不知,杨家却因为宽容而埋下了黄家这个祸根,终将被黄家所害,这是后话。
历代以来,杨黄两家都因为田地,水源和各种事情争斗不休,杨家都处在劣势,被黄家压上一头。发展到现在,黄家更是势大家雄,黄姓人数占到那敏村总数的大半以上。杨家在那敏村虽然比黄家更久远,人丁发展却很慢,到杨绵健这一代也只有五百多人。这正应了地理先生所说,杨家居住的那敏山是福地,但局地小,人口开枝散叶慢。黄家居住的不是福地,胜在地阔势广,开枝散叶自然就快。地理先生的说法,在杨黄两家的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
黄家这一代的家主是黄大能,七十岁年纪,是竹山宗的副宗主,武功已达到灵虚境九层。黄家嫡系一族有一百多人,加上旁系,黄家已有一千二百多人。黄家占据了那花河南岸的一大片坡地,那花河南岸的大片田地,大部分都是黄家的。出村大路穿过黄家居住的坡地,黄家嫡系和旁系大部分都居住在大路的左边,小部分旁系和韦,赖,玉三姓居住在大路的右边。这条大路一头连接那花河石桥,直达杨家拱门,一头从村口大榕树旁通往村外。石桥是杨家先祖所建,也是杨家通往村外的唯一通道。黄家房屋的分布,大体是由那花河边往南延伸,也有一部分往村路右边发展。
现任家主黄大能育有三男两女,老大黄先道,元阳境九层,是竹山宗的内门长老。老二黄谷生,嫁邻村那朴村成家。老三黄先和,四十多岁,竹山宗律堂长老,元阳境五层。老四黄武,元阳境九层修为,现任黄家拳场馆主,原来是竹山宗外门长老。老五黄谷丽,元阳境一层,黄家拳场副馆主。三男两女中,黄先和是比较出色的一个,因为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