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3章 怨声载道!(2 / 2)

证,如果九黎族攻罗基。东夷族一定出兵援助。可是艾尔瑞琪是铁了心要会会我,提出只有我亲自前来,他才会考虑借路一事。

想不到在这件‘小事’上艾尔瑞琪如此坚持,最后东夷王也没办法,告诉我这件事。不过东夷王与艾尔瑞琪的来回书信耽搁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当东夷王给我的书信到睢阳时,已是一个月之后。

这段时间里,我当然不会闲呆着,一边着手整顿三地,一边抓紧时间训练麾下的大军,剔除掉军中老弱病残的士卒,再从三地征收强壮的青年入伍,使西北军的战力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天罗和地网的探子不时返回金鳞,将白苗王城和离阳关那边的最新情况回报给我。

离阳关驻守的九黎士卒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大约在五万左右。这段时间,离阳关一直在加固东侧的城防,看得出来,九黎大军也担心敌人从苗地这边攻打过来。

另外,蚩昊和蚩融所统帅的十几万九黎大军已全部退缩到白苗王城。九黎王并未给他二人增派援军,但也没有下令让他二人退回九黎族,只是将其安插在白苗王城,让其就近督导闻仲,由他招收白苗族的青壮年,重组直属军,做为抗衡西北军的主力。

九黎王在黄金九部当中称得上是一个年少有位的君王,自他即位以来,九黎族发展迅猛,族力急速增强,而且九黎王自身也是文武双全,不仅饱读经书,而且天生神力,练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

在九黎王看来,王文超为首的西北军与闻仲为首的新王之间的战争,是白苗族的内战,白苗族的内耗,九黎族不易插手太深。对抗西北军的主力,必须得是苗人自己,九黎大军没有必要参与进去,消耗自身的族力。

这次在桐华城外的会战,就是蚩昊和蚩融在整体策略上的失误,本不应该与西北军交战,却偏偏急于消灭对手,结果导致九黎大军损兵折将多达二十万之众。九黎王虽然没有责怪他二人。但内心中已对他俩生出不满之意。

九黎王是个有才华又冲劲十足的人,但是他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见身边人的意见,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无论谁都更改不了。

他希望由闻仲去与我对战,让苗人去打苗人,无论谁输谁赢,对白苗族都是极大的内耗,使其族力伤损严重。以后也难以与九黎族抗衡。可是他忽略的一点,闻仲这个新王不得人心,如果没有九黎族大军的援助,只靠他自己,根本无法抵挡西北军的进攻。而蚩昊和蚩融想以十几万的兵力挡住四十万的西北军,也难如登天。

蚩昊和蚩融战败之后,未得到九黎族一兵一卒的补充,十几万疲惫不堪又归乡心切的九黎士卒全部聚集到白苗王城,士气低落。毫无斗志而言。

闻仲的状况更惨,不仅二子闻麟阵亡,直属军也毁于一旦,以眼前的形式想重新集结人力,重整直属军。谈何容易。招收新兵的通告张贴出去,可白苗族各地平民根本无人来投军。最后,闻仲只能下达强制命令,每家每户,必须得出一人参军。交不出人来就得交钱,如果又没人又没钱,将以抗命不遵论处,全族处死。

这个强制的征兵令传达到地方,引得白苗族各地的平民怨声载道、群情激愤,反对闻仲的声音更大,地方上也没人去执行闻仲的指令。法不责重,如果一家不服从指令,地方管事还可以依令论处,可是家家户户都不听从指令,还能把当地的平民都杀光吗?

地方上并没有因为闻仲的强制征兵令而向白苗王城输送多少兵力,倒是白苗王城内的平民未能幸免,他们就在闻仲的眼皮子底下,想躲都躲不了,不管是威胁还是恐吓,最后还真给闻仲集结起十万多人。另外又将白苗王城内的奴隶凑到一起,算是勉强凑够十五万人,把直属军的编制填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