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度假营里。那些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而拼凑出来的所谓‘竹文化产品’,是对真正竹文化的伤害。”
韩俊熙(沉思片刻后说):“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标准,什么才算是真正传承了竹文化的商品或者活动。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才能纳入我们的商业范畴。可是,制定这个标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万一标准把控不好,就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我真的很担心会出现偏差。”
夏悦心(眼睛一亮):“没错,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由竹文化专家、当地老艺人以及游客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所有新开发的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评审,确保其文化底蕴和质量。但这又会面临人员协调、意见统一等问题,我担心实际操作起来会有困难。”
为了更好地传承竹文化,在教育推广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发力。
竹翊(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得加大对竹文化教育的投入。不仅是针对游客,还得在本地学校开展更系统的竹文化课程。但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课程的持续开展,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支持,我怕我们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林馨涵(点头赞同):“可以邀请竹工艺大师定期去学校讲学,让他们现场示范竹制品的制作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不过,大师们的时间安排往往比较紧张,而且如何保证学校和学生们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让我担心的地方。”
韩俊熙(补充道):“我们度假营还可以与学校合作,设立竹文化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假期或者周末能来到度假营,亲身参与竹文化活动,培养他们对竹文化的传承意识。只是,安全问题和设备的维护更新也是需要考虑的,万一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在技术创新与竹文化传承的结合上,也有新的思路。
竹翊(充满期待但又带着顾虑地说):“现代科技可以为竹文化的传承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一些传统的竹工艺品,用于展示和教育。这样既能保护原品,又能让更多人欣赏到传统技艺的魅力。但我也担心,过度依赖科技可能会让人们忽略了手工制作的温度和匠人精神。”
林馨涵(兴奋地拍手,随即又皱起眉头):“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沉浸式的竹文化体验场景。游客可以仿佛穿越时空,亲自感受古代竹文化的繁荣。不过,技术的不稳定性以及设备的成本投入都是潜在的问题,我担心这些会影响到体验的质量和推广的普及度。”
韩俊熙(微笑着说,随后又面露担忧):“那我们可以开发一款竹文化主题的手机应用程序,里面包含竹文化知识、制作教程、互动游戏等功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时接触和学习竹文化。但是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长,后期维护也需要持续投入,我怕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和资金压力。”
然而,新的挑战又悄然来临。随着线上旅游平台的兴起,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类似的度假胜地在网络上的曝光度不断增加,给竹林亲子度假营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竹翊(看着竞争对手的宣传页面,眉头紧锁,满脸担忧):“我们不能在这场线上的竞争中落后。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了,大家的注意力都分散了,如何让我们度假营脱颖而出是个大难题。而且线上营销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我担心我们的团队能否跟上这个节奏。我们要优化我们在各大平台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突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不能确保我们一定能成功。”
林馨涵(思索片刻,神情忧虑):“我们可以邀请知名旅游博主和网红来度假营体验,然后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行推广。但是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且让他们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