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广府古镇(3 / 5)

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娲皇阁一层的柱子深埋山崖中,使地基牢固;二层楼阁与山崖体有缝隙;三层阁背与山崖之间用铁链相连。据考证,铁链的一端固定在山体的栓马鼻上,另一端栓于阁楼,借以稳住阁楼。

建筑雕饰

屋顶脊饰

娲皇宫山下建筑群的正殿屋顶正脊两端的鸱吻是螭[chī]龙的样式,因此又被叫做为“螭吻”。正吻位于屋顶正脊与垂脊相交节点,为屋脊正脊上两端的装饰构件。装饰图案多为清式官样的龙头形状,除其装饰作用外,亦有防火的功能,古人认为鸱吻能够避火灾,因此将其安置于建筑物上。

墙饰墀头

墀[chí]头装饰构件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构件之一。通常位于山墙面伸出建筑屋身的突出位置上,其作用是承托前后建筑檐外的构件,另一个作用则是帮助排水与挡雨。

娲皇宫建筑中存有刻有“福”和“禄”“日”和“月”“忠”和“义”等文字墀头,亦有精致的图案墀头。

彩画装饰

娲皇宫古建筑群现存最早的彩画是清朝时期的彩画,主要有额枋彩画、挑檐枋彩画、柱头彩画、山墙彩画等,距今年代久远,涂料表面已部分脱落,画面内容的完整度也有所欠缺。

彩画装饰

主要景点

朝元宫

朝元宫,原名大悲准提庵,又名十方院,称为山前第一宫。朝元宫坐东北面西南,共有两进四合院,占地1392平方米,由天王殿、大乘殿、水池房和北侧的华佗庙、三官殿及其遗址等组成。

天王殿,即朝元宫山门,面阔三间8.8米,进深三间7.76米,建筑面积为66.88平方米,单檐硬山布瓦顶。殿内座有四大天王像,殿外四柱出廊,门厦飞檐斗拱,厦前为雕玉栏杆望柱的三孔引路石桥,青石铺路刻石雕花。

大乘殿,即为中殿,亦称作正殿维那殿,是朝元宫的主殿。大承殿面阔五间13.31米,进深三间9.20米。大乘殿内坐有千手千眼菩萨,其左右分立着文殊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善贤菩萨和白衣大士。两山墙上绘五百罗汉壁画。

水池房,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硬山小式布瓦顶建筑。

朝元宫北侧的三官殿、华佗庙为砖木石结构,面阔四间,进深两间,亦是硬山小式布瓦顶建筑。

停骖宫

停骖宫,亦名歇马殿,位于朝元宫东处100米,为旧时达官显贵到娲皇宫祭祀、游玩时休憩之所,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由正殿、南北厢房、门楼和倒座组成,占地总面积为576平方米。

山门,为单檐硬山布瓦顶门楼,为旧时道士休憩之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殿,为砖木石结构,面阔13.80米,进深8.23米,高7.9米,前设出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正殿的山墙及后墙上绘有壁画,女娲出宫图、回宫图、佛道儒三教图等,是娲皇宫现存清代壁画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之一。

南、北厢房为旧时茶水房,专供乡绅富士于娲皇宫游玩时憩息、渴饮。

广生宫

广生宫,地处山脚,为一座独立的依地形而建的四合院,是娲皇宫的四组主要建筑之一。

正殿,即子孙殿,为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之处,亦是供奉广生圣母的场所。

广生宫的明间、次间为槅扇,稍间则为槛窗。殿内梁柱雕刻有龙凤图纹,镶嵌狮子宝瓶,并多以青、绿、白三色彩绘上色。

1986年,涉县文物保管所对广生宫进行重新修缮。

娲皇阁

娲皇阁,共4层,高23米,其上三层阁楼建于石窟之上,为歇山琉璃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