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分析,我认为这是跟咱们城市重点向南发展的趋势有关。因为城市向南部发展,所以早高峰期间,上班的人大部分都是往南向走的。”
“到了晚高峰,下班回家的人,又走北向的车道往家赶。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拥堵比较严重,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城市南向发展的势头是很好的。是有利有弊的。”
“如果大家仔细看,早高峰期间,南向的三个车道都堵车,而北向的三个车道,一条是拥堵的。而且,北向的车道,行驶车辆的车速,都比较高。车流算是正常。”
“这也说明,我们初环设计的时候,对于两个方向上的车流,是没有区别对待的。”
“实际上,就是南北方向上的车道。一个方向严重拥堵。一个方向基本畅通用,且有一条车道基本闲置。”
“上面,我把两个方向车道的拥堵原因,都说清楚了。找出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是我们听证会的目的。”
“因为我们路桥公司对道路的管理责任基本没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只是向有关方面提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也许对接下来的道路通行和管理,会有帮助。”
“大概是三条,第一条优化现有出入口的设置。有选择性的封闭一部分。当然这一条要实行也很难,因为要封闭对应的出入口,总会有人反对。”
“但是我们要两害相权取其轻。适当递优化出入口的设置,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除缓的拥堵情况。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这要看对出入口的优化程度。”
“实事求是递说,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计算,没有数据的支撑。有支撑的只是出入口的进出,确实是造成车速降低车辆拥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条建议,就是我们这些车辆的使用者,一定不要随意变道。但是光提倡光说服教育还是不够的,要对初环车道使用的情况,进行制度性的设定。”
“在三条车道中,必须规定快速车道。该车道一般不许变道。其它车道,也只能最多两次变道。具体怎样规定?有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在我们说明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最后确定。”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变道和出入口是有高度相关性的。”
“最后一条建议,我想多说几句。就是两个方向上的车道,拥堵的时段是不一样的。我早高峰晚高峰。而且刚才大家也看到了,两个方向上的六条通道,拥堵通行也是很不一样的。”
“现在的情况,两个方向上的车道中间,是有绿化带进行硬隔离的。这个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必要的。也对两个方向上的行车安全做了最大的考虑。”
“但是要解决两个方向上的车流贫富不均的情况,我这讲的,其实只是设想。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要把中间隔离带搞成智能化的隔离带。”
“什么意思呢?把中间的绿化带硬隔离,改为智能隔离带。这个隔离,类似于市区路上的栅栏。只是这些起隔离作用的栅栏,是智能化的,可以自动调节车流量。”
“早高峰期间,北向三条车道明显宽松,那么南向的车道就可以借北向车道。在隔离栅栏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等传感器感受到南向车道的压力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地把栅栏慢慢移过去。”
“这时候,实际上南向的车道就由三条,增加为四条。当然这是局部性的智能化调整,要跟出入口进行关联性的研究。”
“必须要说的是,这只是一种设想,一种可能。也许是将来道路管理的一种方向。但截止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全国尚没有先例。”
“全国没有先例,不等于我们不可以创造先例。这也算是我们环路的后发优势。当然要搞智能化的调节,是系统工程,需要有关设计部门,管理部门,联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