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接话说:“也是他较真儿,我觉得他是被忽悠了。”
“哦,那王大教授有什么高见?”
“经典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最终还是要落在临床实践上,只要行之有效,所谓几种含义都是可以的。”
“你这说的就不对了,要是这样,那什么都能叫经典,经典也就不算经典了。”
“哈哈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大教授就不要纠结了。”
刘老头还是有点不服气,王老头眼见如此,然后就问:“你说说《黄帝内经》成书在什么时候?”
刘老头虽然不是教《黄帝内经》的,但是也是在中医里浸淫几十年了,这点常识还难不倒他。
“众说纷纭,但是应该是在西汉太史公《史记》之后,《七略》之前,因为太史公记载了扁鹊却没提及《黄帝内经》,这说明至少当时还未成书,而在《七略》的上面已经有了《黄帝内经》的书名,大约在西汉后期成书。”
王老头笑了笑,两个人的身形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天一湖畔,李介宾还在继续给王映骄讲:“但是《内经》中162篇文章跨度极大,文体风格也有变化,《素问》《灵枢》更有相互矛盾之处,所以大概这些内容在先秦之初便已经有了,后来慢慢的被整理到了一起,秦汉有假托古人着述的习惯,而《黄帝内经》里面的理论以阴阳五行为主......诸子百家中,五行家与阴阳家恰恰是在战国末期兴盛起来的,当时全盛时期甚至一度压制了道家儒家墨家。”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黄帝内经》并非一世所成,也非一地所成,更非一人所成,这些内容是跨越了时间空间,最终在秦汉大一统的背景下,汇聚在一起,编纂成书,流传了下来。”
说到这里,李介宾叹了口气,王映骄正奇怪他为什么一下子兴致低落了起来。
“只是世道艰难,哪怕是《黄帝内经》这种中医源头级别的典籍也差点毁于刀兵人祸,我们现在看到的《内经》也早已经不是最初的版本了,是由唐代王冰根据流传下来的残卷,历尽千辛万苦整理编纂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另外还有《黄帝内经太素》是隋朝杨上善整理的,内容上是把《素问》、《灵枢》合二为一,原本在日本秘藏,其中很多地方与王冰的又有不同,相互对照着看,研究意义极大。”
“所以你明白了吧,我们现在看的《黄帝内经素问》是唐代人根据残文整理的,甚至不是唯一的版本。 我就说唐代文风鼎盛,用上两句互文修辞,合情合理。”
“而回到最初的话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盲目纠结所谓经典的权威性,认为越古越厉害,每个字都有什么深意,强行崇古,岂不是缘木求鱼,荒唐可笑。”
王映骄看着面对湖面诉说的少年阿宾,风过垂柳,一时间湖心荡漾,竟然痴了。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