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全身气机不畅,用药重在调畅全身气机,比如柴胡、麸炒枳壳等。
见于右关脉,可以理解为‘肝脉(弦脉)在脾(右关)’,提示肝郁克脾,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并且大概率是情志失调导致的。”
孟超凡听完李介宾讲述这番话后,心中大受触动。他平日里给患者号脉时,虽然也能大致评估出脉象,但从未像李介宾这般将寸关尺如此细致地进行比较。这种深入剖析脉象的方法让他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新世界的大门。
他暗自庆幸自己参加了这场讲座,觉得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紧脉,如‘牵绳转索’,是一个宽的紧张度,多对应寒证。
见于右关脉较多,提示脾胃寒气。
见于尺脉,提示腰凉宫寒。
见于尺脉再往下,提示下肢寒凉,老寒腿。
当然,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说到这里,李介宾又强调说:“说了这么多‘见于A,提示B’的例子,不是为了让你遇见A的时候想到B,而是为了反推,遇到B的时候方知A原来是A。
遇到肝郁气滞的患者,记住他的脉象,原来这个是弦脉;
到畏寒肢冷的患者,记住他的脉象,原来这个是紧脉。
弦脉比紧脉多了些弹性,有想发泄、想冲开的力量(但是没能冲开,憋住了);
紧脉比弦脉多了些挛缩,有感觉很冷、想要缩成一团躲起来的感觉;
沉取又细又硬,说明内在的病邪是寒性的。
所以是有虚有实,里寒证。”
许多观看这场直播的人都深深地被触动了,他们意识到,李介宾这样的做法才是中医界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既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捏造神秘来博取眼球或故作高深,而是真的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这种技艺。
这种真诚和坦率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并对现在的中医行业产生了更多的信任。
李介宾也是说开了,继续去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再多说一句:阳虚是阳虚,寒邪是寒邪,阳虚是体质,寒邪是邪气。阳虚容易有寒,但是阳虚不一定有寒,有寒不一定阳虚。
就好比:没钱是没钱,欠债是欠债,没钱容易欠债,但是没钱不一定欠债,欠债的不一定没钱。看直播的众人们可以在临床上结合脉象和症状细细品味。”
在某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一间病房里,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大夫正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观看着一场特别的直播。
孟教授的讲座,一个叫李介宾的助手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脉诊,本来大家以为就是满口讲讲情怀,说点假大空的套话,没想到还真讲干货呀!
此时的李介宾正在向观众讲解中医脉象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大夫们,则边看边热烈地讨论着。
"其实咱们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啊,没有竹子的话,就用木头代替呗,再不济,拿双筷子试试也行呀!"其中一位大夫说道。
"对对对,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涩脉,还是给一个透析患者把脉的时候呢。他手臂上做了个动静脉瘘,结果就在下游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湍流。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是我以前从未明确过、也从未遇到过的。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这肯定就是涩脉无疑了!"另一位大夫附和道。
"可不是嘛,自从明确了涩脉的主观感受以后,在临床上就能摸到涩脉啦,虽说可能不如造瘘患者那么清晰,但起码能分辨出来了。不得不说,这小年轻讲得还挺通俗易懂的,孟教授到底是从哪儿找来这么一个得力干将啊?真是令人羡慕!"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对李介宾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时间,病房里充满了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