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都很全呀。”
谭主任压低身子,“这不是,缺了中医讨论内容嘛。”
哦哦,也对,咱这是家中医院,怎么没有中医讨论呢。
看了看,还真没什么中医讨论,里面就是写了一些关于肺瘅与肺痨的鉴别,用的方子,从桂枝汤、到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银翘散,还有一些时方验方,都有,只是效果也并不理想。
当然,在李介宾的眼中,跟发病的时机也有关系。
住院四十五天,其实在第七天的时候,当时用了桂枝麻黄各半汤,当时的效果是很好的。
李介宾好奇问道:“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方子?”
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还是比较冷门的,一般人不会想到。
“这个呀,这是当时孟主任说的,这个患者那几天总是下午发热,而且还会发痒,当时孟主任就说......”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身必痒......”李介宾玩味良久,仲景用心良苦。
中医是个时间医学,也是运动的医学。
外行人总是觉得号脉很厉害,好像一摸什么就知道了。
初学者总是觉得方子很厉害,遇到治疗有效的方子就想打听,抄下来然后就觉得自己也会了。
等多看了几个病人就会出现疑惑,为什么同样的病,有些喝了有用,有些没用?
书上说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又有云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机者,神机变化也。
李介宾看完开的方子,叹息一声,也许是他事后诸葛李了,这个病人,最接近治疗成功的一次就是孟超凡开的桂枝麻黄各半汤。
但是当时因为出汗,皮肤痒,请了皮肤科会诊,开了个验方,银翘散。
结果本来小发汗而解的病,硬生生给捂了回去。
之后反复换方,都切不中要害。
开方的大夫就如同一个拙劣的舞者,与这个病的舞蹈中,不断跳错舞步,就这样被带着节奏,把一个好好的外感病,迁延成了内伤杂病。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