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恶风时,都不能称呼为太阳病。”李介宾继续讲道,这是很多学习伤寒论者察觉不到的,就是从条文本身去解答,而非用别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条文(尤其是用内经解读伤寒论,大湿认为极易误入歧途)。
“类似的行文还有很多,比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这里的‘反’字,反是反常的意思,那么正常来说,就是不该汗出的,但是却是出现了.......”
有没有一种突然好像听懂了的感觉?反正学习小组里好多突然感觉自己有种错觉,如醍醐灌顶一般,那本来枯涩难懂的条文,就这样变得生动了起来!
所以之前看不懂,不是因为知识储备的问题,纯粹是因为语文没学好?
有学生脑海里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这样的念头。
李介宾又连续说了几个伤寒论常见“语法”知识。
“太阳病,下之后......”指的是用承气汤类的泻下,但是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症状有变化了,“......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重点来了!“下之”与“下之后”意思是不一样的!
重点再强调一遍!在《伤寒论》里,如下之后、发汗后等尾词加有“后”字的场合。
此处重点!加“后”字,表示因泻下、发汗等原因,目前的证已经发生了变化!
重点需要反复强调!如果有“后”字,代表之前的症状已经消失,后面是新出现的症状。如果没有有“后”字,则表示原来的症状仍然存在。
????
阿宾,你一个姓李的,又不姓张,你怎么知道张仲景这样写是这个意思?有学生还是有疑问的。
但是老刘额角已经开始冒汗了。
浸淫伤寒金匮数十年,条文倒背如流,所以李介宾刚说出来,他就马上在心中一一对应了一下。
结果令他骇然!
太阳病,下之后.......
太阳病,发汗.......
太阳病,下之后.......
服桂枝汤,大汗出.......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
服桂枝汤,或下之.......
大下之后,复发汗.......
下之后,复发汗.......
发汗若下之.......
发汗后,恶寒者.......
太阳病,发汗后.......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三月天